弘扬“三光荣”精神,再展“新时代”风采--新时代我院地质“三光荣”精神的探索实践活动

来源 :2018地球科学与文化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landgp1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光荣”精神,是指地质行业“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三光荣”精神作为“地质之魂”,体现了地质人忠于事业、甘于奉献、求真务实,实干兴邦的理想追求;体现了地质人艰苦朴素、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地质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找矿、为民服务的奋斗目标.山西地质调查院右玉十几年来开展的地质找矿工作经历,就是新时期弘扬地质“三光荣”精神,学习“右玉精神”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次经验总结.
其他文献
灾害管理全过程中,关注的核心是排查危险源和削减脆弱性,从而建设富有韧性的社区和社会.安全工程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对危险源、脆弱性、韧性都有不同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贡献.本文通过透视比较不同学科的相关认知,揭示其对于灾害管理的政策意义.
甘肃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灾害具有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等特征.本文以兰州城市建设为例,积极探索城市“开发性”建设与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研究.兰州市因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日益加剧的人类工程活动以及降雨等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城市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育,隐患逐渐增多,重大地质灾害多与城市建设密切相关,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建设工程安全,制约着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
气象阈值触发赔付机制,将气温、降水、风速等气象条件与农业产量或气象灾害损益程度相对应,构建天气指数,形成天气指数保险合同,根据天气突变情况,如果达到阈值(临界值)时直接触发赔付,机制性优化救灾补偿,删繁就简灾害损失统计,科学规避虚假灾情,有效降低救灾成本,增强防灾减损动力.这契合防灾减灾救灾的紧迫性和求实性,是防灾减灾救灾的理路创新.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型系统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未知风险也不断增加.在各种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面前,往往表现出极大的脆弱性,这些脆弱性正逐渐成为制约城市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如果城市社区居民在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灾害和风险事件时,展现较强的“复原力”“抗逆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影响.社会工作者对灾害突发事件的积极回应和专业的服务,无论从对受灾人员个体
在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和教育工作中潍坊市在市级层面开展了面向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专题培训.本文从实践的角度介绍了培训的背景、做法和由此对社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进行的思考.潍坊的实践对防灾减灾国民教育有一定启示意义.
研究了TiO生产中有关助剂对其流变性的影响,得到了TiO/水分散体的流变性能与三乙醇用量之间的关系,并找到了最佳用量:实验发现,六偏磷酸钠为分散剂时其使用交果有时间依赖性。
地质文化被称为“地质之魂”,是地质找矿工作的制胜法宝,是地质人使命和理想的指路明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我党重要的行动指南,同时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地质行业也面临着倒逼转型的新局面,地质工作者除了要坚持继承和弘扬“三光荣、四特别”精神的指引,还要充分利用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充实和完善地质文化内涵,用实际行动让更多的人了解、熟悉和认同新时期的地质工作中来,
地质文化是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的精神支柱,是地质队伍和地质行业的灵魂,本文分析了新时代深化地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深化地质文化建设的途径.
地球科学文化(简称地质文化)则是地球科学和文化的融合衍生,是人类和地球相互作用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地球科学文化研究的对象是宇宙,陆地,海洋,江河湖泊和岛礁等.地球科学文化从“三光荣”精神演变成新时代的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新的精神是从旧的发展而来的,两者相承接.地球科学文化对地勘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实现科学发展战略,对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对促进提高地球科学研究水平,
地球科学与文化的交叉融合促进了旅游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遥感地质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各领域学科与地学的结合成效显著.地学与各领域学科交叉的研究是促进地球科学发展和各领域学科进步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