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2012高校GIS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080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传统地籍信息管理中存在的各个业务科室工作完整性欠缺、业务流转不顺畅等问题,分析了传统的三层体系架构和面向服务(SOA)的体系架构的优劣,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具有更好互操作性及可扩展性的新型地籍信息管理系统。本文以MAPGIS K9作为开发平台,采用基于SOA的数据中心分层架构技术,开发了地籍管理流程插件、用户管理插件、通用编辑插件和空间分析插件等功能插件,实现了一个具有较好实用性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
其他文献
本研究利用传统生物学方法,采集贵州中西部地区四个岩溶洞穴沉积物表面的微生物样品,并进行选择性筛选和纯化,分离出能沉积碳酸钙的菌种,观察和了解洞穴沉积菌种的生化特征,检测了液体培养体系中Ca的沉积效率并对形成的颗粒物进行了XRD矿物成分分析,结合相关洞穴监测数据及研究资料分析实验体系与洞穴原生体系的差别,为进一步模拟研究打下基础。通过对生成菌落的分析,表明洞穴微生物形成CaC03是一种普遍现象。
以外源小球藻和岩溶区筛选出的土著小球藻为研究对象,在封闭体系中比较研究了两种不同来源小球藻对典型岩溶水中Ca2+、HCO3的利用、藻细胞数量与其对Ca2+、HCO3-的利用率的关系和体系pH的变化.结果表明,土著小球藻利用Ca2+、HCO3-的能力强于外源小球藻,但外源小球藻对Ca2+的利用量高于土著小球藻,而二者对HCO3-的利用量相同,并且外源小球藻能够以胞外CaCO3形式产生沉淀,而土著藻则
以地球系统科学、岩溶动力学、现代岩溶环境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重庆青木关典型岩溶槽谷中的岩溶地下河系统为研究区,在该区进行细致和大幅度的野外调查和长时间的加密监测,并且与地理系统制图方法与空间分析技术有机地结合。通过以往研究者示踪实验得出的研究成果,以量化的形式探明该地下河系统中岩溶含水介质的特征。再通过结合近两年采集到的水文数据,例如水位、流速、水量、水温、pH, HC03-、电导率、Ca2+等
2012年4月9~16日在桂江流域采集河流水样,共计采取了15个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桂江河水样品pH平均值为7.58,EC平均值为175μs/cm;HCO3和Ca+平均分别占阴、阳离子的76%和77%;从Gibbs图可以看出,桂江流域河水属于岩石风化类型;桂江中游部分河水中NO3-和SO42-可能受到了工农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Ca+、Mg2+和HCO3-总体呈现中游高,上游和下游较低的
通过对硝盐洞滴水的水文和水化学动态监测,分析滴水水温和水化学特征,得出以下认识:(1)硝盐洞滴水的离子浓度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高温多雨天气会加快岩溶作用,使得洞穴滴水中Ca2+,Mg2+含量升高。(2)从滴水速度与离子含量关系看,滴水的速度与离子含量成正相关。(3)滴水的温度,继承了地表降水的特点,同时也受到洞穴温度的调节,滴水温度稳定,但在滴速加快阶段滴水温度会相应升高。
通过室内土壤培养法,选择桂林新寨花岗岩地区林地、旱地、果园和灌丛4种植被下O-20cm、20-40cm和40-60cm三个土层深度的土壤,比较分析土壤有机碳在25℃和70%田间饱和含水条件下培养100d的分解速率的差异性.结果显示:4种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和累积释放CO2-C量总体上随着土层加深而递减,分解速率在前期比较快,后期缓慢,最后达到平衡.旱地土壤有机碳分解释放的CO2-C分配比例最高
会议
反映城市地质环境条件的信息不仅仅是一种地质属性数据,更重要的是具有空间分布的特征。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构建城市环境地质空间数据库,并基于此构建基于城市和城市群的地质环境信息平台,显得更加迫切,它能为城市某个地区地质环境综合信息的快速提取提供信息支持。城市群地质环境信息平台的建设包括数据标准建设、数据库建设、数据中心与网络等硬件环境建设、数据管理与分析评价系统开发、三维地质建模工具系统开发、数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OGR开发矢量地理数据数字水印系统;从系统的总体技术设计、软件架构、关键技术问题等着手,提出并设计了一种矢量地理数据数字水印系统的实现方案;在Visual Studio2005环境下,使用C++程序设计语言实现了该系统方案。本文提出的方案使用开源OGR库,简化了开发过程,提高系统复杂性和可扩展性。矢量地理数据数字水印系统的建立,不仅解决了矢量地理数据数字水印系统开发过程复杂、可扩
资源评价是油气勘探开发决策科学中的一部分,为石油工业发展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本文在整理油气资源地质评价主要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相应的评价模型,组成模型库,进而借助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并结合GIS二次开发平台提出了多源数据输入条件下地质评价模型库模型自动判别方法,设计了一套不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阶段
本文在虚拟地理环境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化身人的相似程度对虚拟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主体本身在虚拟地理环境中有关人类活动的地(理)学模拟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在对化身人的相似程度对虚拟地理环境影响的研究中。本文关注了一直被研究人员所忽略的,在虚拟地理环境中化身人本身的研究。作者提出了“镜像化身人”的概念,用它来表示,虚拟地理环境中的化身人的外形应与现实地理环境中的主体人的外形尽可能的相似或相同。镜像化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