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寨花岗岩地区4种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研究

来源 :岩溶水文地质研讨会暨第十八届全国洞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f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室内土壤培养法,选择桂林新寨花岗岩地区林地、旱地、果园和灌丛4种植被下O-20cm、20-40cm和40-60cm三个土层深度的土壤,比较分析土壤有机碳在25℃和70%田间饱和含水条件下培养100d的分解速率的差异性.结果显示:4种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和累积释放CO2-C量总体上随着土层加深而递减,分解速率在前期比较快,后期缓慢,最后达到平衡.旱地土壤有机碳分解释放的CO2-C分配比例最高,达3.34%~4.84%,其次为林地和果园,分别为1.82%~2.88%,1.91%~2.16%,最低的是灌丛,约为1.77%~1.98%.4种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库与土壤全氮、有机质、脲酶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活性碳平均周转时间以灌丛的相对较长,缓效性碳周转时间以灌丛、果园和林地的较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果园、灌丛和林地有机碳库所含难分解物相对较多,土壤有机碳相对稳定,具有碳汇效应.
其他文献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of giycoprotein isolated from jellyfish Rhopilema esculentum,and the effect on which of temperature.The results showed glycoprotei
CYP2E1是代谢药物及环境中毒物的关键酶.以草鱼肝细胞为反应体系,选取氯唑沙宗为底物,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产物6-OH-氯唑沙宗的量从而反映CYP2E1活性,并采用该酶特异性诱导剂乙醇对其进行诱导,观察其酶活变化及氯唑沙宗在细胞中代谢情况.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简便、准确,能够很好的反映CYP2E1的酶活.氯唑沙宗在草鱼肝细胞中的基础代谢较低,经过对CYP2E1的诱导条件的优化及筛选,得到
通过2011年对重庆丰都雪玉洞洞内滴水和地下河,上覆岩层中出露的表层岩溶泉和雪玉洞附近地表河等不同出露形式的岩溶水水化学指标的监测,发现不同的岩溶水中Ca2+、Mg2+、SP浓度及Mg/Ca、Sr/Ca值随外界气候条件的改变而出现明显的变化.雪玉洞地区雨水、滴水、表层岩溶泉、地下河和地表河流Ca2+平均浓度分别为7.945mg/L、86.250 mg/L、126.818 mg/L、82.916 m
选择桂林丫吉试验场溶洞—硝岩洞及其上方的汇水坡面作为研究区,通过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对坡面径流和硝岩洞中流水水文动态进行监测并作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和各含水系统前期含水情况决定了岩溶石山区坡面地表和包气带水文动态变化过程;(2)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地表坡面流和经过上部包气带调蓄过的硝岩洞水文动态都表现为暴涨暴落,坡面径流表现的更为明显,一般坡面径流的整个水文过程持续几个
会议
以岩溶区筛选出的念珠藻为研究对象,探讨封闭体系下在岩溶水中进行光合作用时对Ca2+、HCO3-利用及体系pH,DO的变化.结果表明:念珠藻光合作用能消耗封闭体系的Ca+,其中54.955%的Ca2+被藻类生长所吸收利用,有45.045%的Ca2+通过物理化学效应以CaCO3形式沉淀.念珠藻在生长过程中不仅能利用水体中游离CO2而且还能以HCO3-为碳源进行光合作用.念珠藻光合作用导致岩溶水中63.
本研究利用传统生物学方法,采集贵州中西部地区四个岩溶洞穴沉积物表面的微生物样品,并进行选择性筛选和纯化,分离出能沉积碳酸钙的菌种,观察和了解洞穴沉积菌种的生化特征,检测了液体培养体系中Ca的沉积效率并对形成的颗粒物进行了XRD矿物成分分析,结合相关洞穴监测数据及研究资料分析实验体系与洞穴原生体系的差别,为进一步模拟研究打下基础。通过对生成菌落的分析,表明洞穴微生物形成CaC03是一种普遍现象。
以外源小球藻和岩溶区筛选出的土著小球藻为研究对象,在封闭体系中比较研究了两种不同来源小球藻对典型岩溶水中Ca2+、HCO3的利用、藻细胞数量与其对Ca2+、HCO3-的利用率的关系和体系pH的变化.结果表明,土著小球藻利用Ca2+、HCO3-的能力强于外源小球藻,但外源小球藻对Ca2+的利用量高于土著小球藻,而二者对HCO3-的利用量相同,并且外源小球藻能够以胞外CaCO3形式产生沉淀,而土著藻则
以地球系统科学、岩溶动力学、现代岩溶环境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重庆青木关典型岩溶槽谷中的岩溶地下河系统为研究区,在该区进行细致和大幅度的野外调查和长时间的加密监测,并且与地理系统制图方法与空间分析技术有机地结合。通过以往研究者示踪实验得出的研究成果,以量化的形式探明该地下河系统中岩溶含水介质的特征。再通过结合近两年采集到的水文数据,例如水位、流速、水量、水温、pH, HC03-、电导率、Ca2+等
2012年4月9~16日在桂江流域采集河流水样,共计采取了15个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桂江河水样品pH平均值为7.58,EC平均值为175μs/cm;HCO3和Ca+平均分别占阴、阳离子的76%和77%;从Gibbs图可以看出,桂江流域河水属于岩石风化类型;桂江中游部分河水中NO3-和SO42-可能受到了工农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Ca+、Mg2+和HCO3-总体呈现中游高,上游和下游较低的
通过对硝盐洞滴水的水文和水化学动态监测,分析滴水水温和水化学特征,得出以下认识:(1)硝盐洞滴水的离子浓度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高温多雨天气会加快岩溶作用,使得洞穴滴水中Ca2+,Mg2+含量升高。(2)从滴水速度与离子含量关系看,滴水的速度与离子含量成正相关。(3)滴水的温度,继承了地表降水的特点,同时也受到洞穴温度的调节,滴水温度稳定,但在滴速加快阶段滴水温度会相应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