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洞穴遗址生态旅游开发与对策--以广西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为例

来源 :全国第二十届洞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ter1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洞穴遗址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价值很高的资源,也是喀斯特地区一种遍在性资源,本论文以广西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为例,通过对洞穴遗址生态旅游进行调研与分析,从生态学、管理学、经济学、旅游学等相关知识和理论,提出洞穴景观的生态旅游措施、机制和方法,以期对实现洞穴遗址生态旅游景观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作用,并对洞穴生态旅游其旅游开发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在旅游目的地已进入竞争时代的今天,如何才能让通江县诺水河溶洞群在白热化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成为诺水河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已对游客开放的中峰洞、狮子洞、楼房洞、龙湖洞各具特色,但存在着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空间竞争激烈;旅游营销各自为政,品牌意识淡薄;多个经营管理主体并存,职责分工不明确;开发水平低,配套设施不足;保护意识缺乏等问题.为此,诺水河溶洞群的旅游开发可采取如下对策:实
目的:初步探究双河洞系统中阴河洞和杉林洞两个支洞的放线菌多样性,并对分离菌株的抗菌活性进行筛选.方法:以纯培养方法获得放线菌,以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菌株类别,获得的菌株进行液体发酵,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其发酵产物对真菌和细菌的抗菌活性,同时用PCR 技术进行NRPS、PKSⅠ和PKSⅡ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探测.结果:从两个支洞样品中分离到的放线菌分布于7个科10个属,两个洞共66 株放
在都安洞穴生态系统中,生活着不少堪称活化石的动物类群,如盲步甲、盲鱼、盲虾、马陆和桃花水母等,具有重要的保护和研究价值。其呈现特点是物种丰富度高、特有性极高、种群数量特别稀少等。
九乡峡谷洞穴景区是地表景观和地下景观构成的高原喀斯特景区.洞穴化学沉积景观老化和管理景观非自然性、特色性弱构成景区景观退化的中心内容.基于自然性、功能性、属地性原则,实施外来物种树木替代,封禁治理石漠化峰丛,恢复麦田河流域和峡谷洞穴区自然植被,改造人工群落,建设旅游通道乡土植物景观道,增强地表水渗透保护,激活洞穴化学沉积景观发育与更新、人工调节古边石池群水文循环,实现景区景观保护与生态修复,营造景
文章介绍了洞穴再地质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洞穴学发展到现阶段,已包含洞穴水文地质、洞穴形成与演化、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洞穴气候、洞穴环境、洞穴考古、洞穴生物、洞穴开发与资源保护,以及洞穴探测与制图等相当丰富的研究内容和学科分支。我国在洞穴探测、洞穴石笋与古环境重建研究、洞穴旅游开发、天坑理论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比较深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总体进展不够平衡,专业人才缺乏,同时也缺少纵向科研项目
湖北来凤百福司地质公园以天生桥、瀑布、峡谷、溶洞、峰林、峰从、天坑等岩溶景观为主要特色,景观类型独特,规模宏大,极具特色;景点分布结构合理;自然与人文景观紧密结合,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并根据其特点,建议深度挖掘岩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内在联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加强区域协作,走“整合多赢”的道路。
诺水河地质公园位于通江县北部,地理区位条件较优越,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成因类型多样,景观规模大,景观品质高,以岩溶洞穴钙华堆积景观为主的导向型景观资源特色突出,个性鲜明,其它配套景观相对较集中,互补性强,配套性好,具有重要的科研、科考价值,美学观赏价值,保护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中国旅游洞穴发展的两大对策的论述,目的就是把中国的旅游洞穴事业做大做强。通过对旅游洞穴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提出了评选年度最佳洞穴奖和年度十大洞穴人物奖来促进洞穴的经营、管理和营销.
本文通过对“百福司玉龙洞、月亮洞”沉积物类型、地质背景和发育过程进行研究,初步结论为:玉龙洞是咸丰断裂带上,地表水与地下水共同溶蚀的结果,沉积物类型丰富;月亮洞为廊道状洞穴,洞内崩塌遍布,是地下水排泄、物质输运的通道,沉积物较少;卯洞为山体底部河流沿裂隙冲蚀溶蚀的结果,为伏流型洞穴.
海南琼中乘坡河石臼群是我国罕见的地质奇观,河床上分布长约1000米,宽约100米的石臼群,其数量之多,体形之大,造型之绝妙,有臼中套臼,臼外连臼,千姿百态的石臼.其形成奇异、成因各说不一,有“冰臼说”,有“水力磨蚀说”,归终石臼成因是在特定的地质地貌和水文条件下形成的,其景观资源独特,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罕见.有科考、科普、科研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人类要保护好这些珍稀且不可再生的石臼资源,有必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