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普通高校男子足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特征及预防策略--以北方工业大学为例

来源 :2018年北京学校体育科学大会(首都高等学校第十九届体育科学学术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x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让大学生能够更健康地学习足球技能并参与足球运动,运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观察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北京普通高校男子足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普通高校男子足球教学中运动损伤主要有挫伤、擦伤、扭伤和拉伤四种类型.损伤部位以踝部和足部为主.足球课中,基本部分中的比赛时段是运动损伤出现的主要阶段.有对抗情境下间接损伤占比最高.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为主体自身因素和外在客观因素,前者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因素、技术动作错误、身体状态及运动习惯、心理因素,后者主要包括场地器材、球鞋及服装.本文从教学视角提出了预防策略.
其他文献
目前,中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基本上是每周一次课,而学生的课后体育锻炼又缺乏有效的监管,学生自我执行力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停滞不前甚至逐步下滑.如何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锻炼、竞赛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其终身锻炼的技能和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体育教学急需解决的难题.
慕课作为21世纪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具有大规模、开放性和在线互动等特点,为自主学习者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机会和广阔空间.国内部分高校已开始进行慕课课程的本土化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慕课教学模式的简要概述,结合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运用SWOT方法,对国内高校体育课堂引入慕课教学模式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以此探讨慕课教学模式对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发
探索北京市高校团体操高效组织模式.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北京市32所高校团体操组织模式进行了调查.各高校团体操创编主要以集体自主创编为主;创编内容以健身操和啦啦操为主;排练形式是以课内教学和集中训练为主;各校合练次数以五次居多;每次合练时长多为60~90分钟;高校团体操表演频次以一年一次为主;团体操表演时长多为5~10分钟;团体操组织主要是体育教师与各二级学院合作;教师普遍认为团体操
目前,中国普通高校体育工作仍然被大规模体质健康测试所“捆绑”.多年来,面对令人担忧的青少年体质测试数据,以及数据背后反映的令社会各界担忧的体质现状,中国现行的大学体育(甚至整个学校体育)至今没能找到解决办法.通过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积累和跟踪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存在的身体功能性和基本动作技能问题对学生体质甚至是大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较大.希望研究结果能为当前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新的视角.
本研究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的背景下,通过对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实证研究,构建体质健康的评价指标,分析青少年体质健康素质影响因素,从而为探索青少年健康提升战略的未来发展路径提供有益参考.本研究结合非监督机器学习技术,挖掘基于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内在结构特点,并通过回归模型的建构评估社会、经济、教育政策等因素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以期在理论和实践上填补国内外相关研究空白.本研究对实践有
以大学高水平篮球队、田径队、健美操队、橄榄球队和足球队队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及正式访谈法,探讨了运动员对对手印象形成的信息来源和导致的反应结果.研究发现运动员对对手印象形成的信息来源有3大类,分别是表征信息、情境信息及储存信息,运动员对对手印象会导致运动员产生4种结果,分别是属性判断、实力期望、情感反应及因应行为.最终,研究获得一个对手印象形成模型.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大一排球专项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实验,探讨核心力量训练对高校排球专项学生平衡能力与弹跳力的影响.主要结论:与传统力量训练方法比较,通过14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实验组学生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腰方肌等核心肌群力量得到显著提高;核心力量训练在不稳定状态中能有效改善动态平衡能力,学生闭眼圈内原地踏步指标呈现显著的差
体育理论课程虽然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一直是高校体育教学的薄弱环节,明显滞后于体育实践课的发展,影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效果.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全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全国高校体育理论教学存在课时落实不力、授课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等方面的问题,体育理论网络课程应运而生,有效提升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效益,有助于构建新型体育理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也伴随着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的蓬勃发展和强烈需求.面对公民各类健身活动日益增多,体育公共活动场所需求与中国有限的体育公共资源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化开放,一方面提升了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可以缓解公民对体育场地设施需求的压力;另一方面对落实国家全民健身计划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应当考虑到,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
本论文以自我谈话法在高校攀岩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实验对象对照组、指导型自我谈话组、激励型自我谈话组、混合型自我谈话组进行教学实验,得出以下实验结果和研究结论.自我谈话法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使教师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自我谈话法对攀岩技能水平的提升要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自我谈话法的运用能使学生形成一个积极的心理状态,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