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来源 :2018年北京学校体育科学大会(首都高等学校第十九届体育科学学术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a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理论课程虽然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一直是高校体育教学的薄弱环节,明显滞后于体育实践课的发展,影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效果.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全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全国高校体育理论教学存在课时落实不力、授课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等方面的问题,体育理论网络课程应运而生,有效提升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效益,有助于构建新型体育理论教学模式,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作为一所省级示范高职院校,一直保持“教书育人”的初心,并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作为学校的责任和义务。该校与国际和港澳台地区相关优质教育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教育实践、职业标准,探索优质教育的真谛,并将生态文明的教学内容融入公共基础课中,在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方面也积极与国外知名高校合作探讨,借鉴国外先进环保理念。而国际合作作为该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部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检测法、教学实验法、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相似动作技术”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阐述其作用、意义进行研究,分析“相似动作技术”教学法的原理以及教学可行性,为“相似动作技术”教学法在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相似动作技术”教学法在篮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应用实验,证实“相似动作技术”教学法在教学中的效果,同时发现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
2017年6月北京物资学院引进慕课平台,并组织全员教师培训.借此引发“慕课是否适合体育教学”的争论.本文依据高校体育教学“个性化”发展趋势,论证慕课融入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并分析研究高校体育教师、学生对慕课进入体育教学的认知程度;学生对于慕课教学的目标取向等问题.研究表明:学生对于体育教学引进慕课,内部动机倾向性强、目标取向明确、参与度高.相反,高校体育教师对慕课融入,内部动机指向较弱,参与程度不高
目前,中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基本上是每周一次课,而学生的课后体育锻炼又缺乏有效的监管,学生自我执行力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停滞不前甚至逐步下滑.如何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锻炼、竞赛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其终身锻炼的技能和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体育教学急需解决的难题.
慕课作为21世纪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具有大规模、开放性和在线互动等特点,为自主学习者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机会和广阔空间.国内部分高校已开始进行慕课课程的本土化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慕课教学模式的简要概述,结合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运用SWOT方法,对国内高校体育课堂引入慕课教学模式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以此探讨慕课教学模式对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发
探索北京市高校团体操高效组织模式.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北京市32所高校团体操组织模式进行了调查.各高校团体操创编主要以集体自主创编为主;创编内容以健身操和啦啦操为主;排练形式是以课内教学和集中训练为主;各校合练次数以五次居多;每次合练时长多为60~90分钟;高校团体操表演频次以一年一次为主;团体操表演时长多为5~10分钟;团体操组织主要是体育教师与各二级学院合作;教师普遍认为团体操
目前,中国普通高校体育工作仍然被大规模体质健康测试所“捆绑”.多年来,面对令人担忧的青少年体质测试数据,以及数据背后反映的令社会各界担忧的体质现状,中国现行的大学体育(甚至整个学校体育)至今没能找到解决办法.通过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积累和跟踪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存在的身体功能性和基本动作技能问题对学生体质甚至是大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较大.希望研究结果能为当前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新的视角.
本研究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的背景下,通过对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实证研究,构建体质健康的评价指标,分析青少年体质健康素质影响因素,从而为探索青少年健康提升战略的未来发展路径提供有益参考.本研究结合非监督机器学习技术,挖掘基于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内在结构特点,并通过回归模型的建构评估社会、经济、教育政策等因素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以期在理论和实践上填补国内外相关研究空白.本研究对实践有
以大学高水平篮球队、田径队、健美操队、橄榄球队和足球队队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及正式访谈法,探讨了运动员对对手印象形成的信息来源和导致的反应结果.研究发现运动员对对手印象形成的信息来源有3大类,分别是表征信息、情境信息及储存信息,运动员对对手印象会导致运动员产生4种结果,分别是属性判断、实力期望、情感反应及因应行为.最终,研究获得一个对手印象形成模型.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大一排球专项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实验,探讨核心力量训练对高校排球专项学生平衡能力与弹跳力的影响.主要结论:与传统力量训练方法比较,通过14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实验组学生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腰方肌等核心肌群力量得到显著提高;核心力量训练在不稳定状态中能有效改善动态平衡能力,学生闭眼圈内原地踏步指标呈现显著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