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6在HBV感染胎盘中的作用

来源 :第11届全国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大会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q135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IL-6在HBV感染胎盘中的作用。方法:临床上选取HBsAg(+)且HBVDNA(1-3)×108copies/ml孕妇60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检测其胎盘上HBsAg,根据HBsAg是否表达分为胎盘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应用ELISA及RT-PCR方法检测两组孕妇分娩前血清IL-6水平及分娩时胎盘IL-6mRNA表达。结果:胎盘感染组42例,非感染组18例。胎盘感染组宫内感染率4/42(9.52%),非感染组宫内感染率1/18(5.55%),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胎盘感染组胎盘局部IL-6mRNA表达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血清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胎盘感染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胎盘局部IL-6表达与胎盘HBV感染有关,提示IL-6可能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中起一定的介导作用。
其他文献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于感染了艾滋病的病原体而造成的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通过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传播。文章介绍了经静脉吸毒感染的HIV/AIDS病人的特点、患者在经静脉吸毒感染HIV/AIDS开展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以及同伴教育在对经静脉吸毒感染HIV/AIDE中医药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情况。
针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合并隐脑的临床特点,总结7例AIDS隐脑患者的护理,在做好消毒隔离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病情观察、压疮的护理及心理支持和对症护理,以使患者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文章主要探索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管理模式,并介绍了宛城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宛城模式”,积极推广了宛城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宛城模式”。
目的:观察核酸疫苗预敏,乙型肝炎病毒HBsAg蛋白疫苗增强的免疫策略对Balb/c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TransfectionTM脂质体转染法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核酸疫苗pSW3891/MHBs/adr(简称为adr),及空载体pSW3891(简称vector)体外转染293T细胞。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dr,vector的体外表达;动物体内研究选用
目的:研究基因lb型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CORE)在HCV持续感染及致癌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含有HCV不同准种株基因1b型CORE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HepG2细胞,提取总RNA制备探针,与Affymetrix人基因芯片HG—u 133 Plus2.0杂交,比较基因lb型HCV不同准种株一癌中心株(T)及癌旁株(NT)编码CORE对HepG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筛选不同病毒株的差异表达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血清瘦素表达水平及治疗前后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5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组)患者和1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结果:(1)血清瘦素水平在慢乙肝组、肝硬化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2)在对照组、慢乙肝组及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78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德福韦10毫克,每日一次作为治疗组42例,仅采用护肝、支持等综合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6例。两组病例均治疗6月后观察比较肝功能、HBV DNA、Child—Pugh评分等,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平均值:TBIL为35.2±15.1,ALB为34.6±7.1,ALT为49.2
目的:分析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相关因素。方法:以129例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为研究对象,以隐证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HBV传播途径、ALT、AST、肝功能损害分度、HBV DNA定量、e抗原、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肝组织病理分度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最大似然法筛选相关变量,入选标准α=0.05,剔除标准α=0.10,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方法为wald检验
目的:探讨双重功能对比剂钆钡葡胺(Gd—BOPTA)在HCC增强MRI延迟相上的表现与HCC异质性抗原PCNA、PTEN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对35例病理证实的HCC患者行MR增强和延迟60分钟扫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病理诊断按Edmondson病理分级标准,免疫组化定量分析PCNA指数和PTEN表达。结果:PCNA指数高的HCC灶轻度或无强化占81.3%(13/16):PCNA指数低的HCC灶明显
目的:分析护理差错缺陷的最根本原因,以探讨防范对策。方法:应有根本原因分析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的护理差错缺陷92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系统原因是护理差错缺陷的根本原因,教育培训是系统缺陷中最多见的原因。结论:为预防护理差错缺陷发生,应转变管理理念,强化培训教育,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实行人性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