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目的调查研究食管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状况,探讨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并发症的防治要领。方法分析浙江省1342例食管支架置入术病人的原发病性质、置入方式、疗效及并发症发生及其处理措施.结果本组共1342例,男性932例,女性410例,年龄40~84岁,平均65岁。癌性狭窄(食管癌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1091例,疤痕性狭窄(炎症、烧灼伤及放疗等)72例,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 113例,术后吻合口瘘30例,食管气管瘘62例,食管纵隔瘘11例,贲门失弛缓症1例。狭窄位于食管上段者143例,中段者739例,下段者510例。支架置入在全程内镜直视下完成者925例,全程X线监视下115例,内镜+X线302例。1329例食管支架放置成功,13例放置失败,手术成功率为99% (1329/1342)。1276例食管狭窄置入支架后312例进食困难症状消失,964例症状改善,有效率100%; 103例食管瘘置入带膜支架后101例有效(吻合口愈合、无呛咳或纵隔感染获控制),2例无效,有效率98%: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置入支架后症状改善,但在术后1周时即因支架脱落至胃腔而症状复发。术中并发症除1例操作过程中患者突然心跳停止外,无穿孔、大出血等发生;并发症依次为胸痛662例、发热345例、吞咽异物感214例、胃食管反流210例、支架阻塞56例、支架移位22例、出血 10例、食管气管瘘9例、支架脱落7例、吸入性肺炎4例。胸痛、异物感大多较轻,短期内能明显减轻或自行消失,但本组有6例食管上段狭窄病人,安放支架后异物感显著,不能忍受直至取出支架。发热多呈低热,应用抗菌素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胃食管反流症状程度轻重不一,均为无抗返流装置的支架安置者,通过建立新的饮食习惯、适当服用促进胃动力药物等反流症状大多改善。对于癌肿浸润致支架上、下口再阻塞者,我们采用在前置支架上、下方放置第2个支架收到良好疗效;对支架腔内肿瘤阻塞则用扩张、电切等方法疏通支架:出现食物阻塞支架腔道,可采用注水加活检钳疏通等方法.支架移位多发生于食管下段者,支架常脱落掉入胃腔,经胃镜取出支架后予重新放置或换用直径较大的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