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附子汤配合理筋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30例

来源 :第四届兰茂论坛暨2017年云南省中医药界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yang_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梨状肌综合征属中医的“筋伤”“痹症”范畴.祖国医学认为筋伤一是暴力,直接暴力、间接暴力都可引起筋伤,如跌仆、碾轧、举重等;另外,某一局部活动过度,也可引起劳损伤筋.二是风、寒、湿等邪侵袭,筋脉拘挛机表、经络痹阻.导致肢体关节及肌肉酸、麻、胀、痛、活动不利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临床上有循序渐进或持续不断重复发作特点.祖国医学认为其发病与气血阻滞,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西医认为梨状肌因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发生充血、水肿、痉挛、粘连和挛缩时,其肌间隙或上、下孔狭窄,挤压其周围的神经、血管,刺激产生炎症改变,压迫坐骨神经及其周围神经,引起臀部疼痛和下肢放射痛.笔者在跟随导师学习期间用甘草附子汤配合理筋手法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3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其他文献
梅核气,又称之为梅核风、梅核、膈气及回食丹等,是中医临床常见病症之一.梅核气的主要症状是自觉咽部有异物感或梗阻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无疼痛,不妨碍进食的一类疾病.相当于西医的咽异感症,臆球症,咽神经官能症.本病的症状最早的描述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梅核气的病名最早见于《赤水玄珠·咽喉门》:“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梅核气属中医学“郁证”的范畴
本文阐述了疏肝健脾治疗口腔溃疡、疏肝健脾治疗呃逆、疏肝健脾治疗全身游走性疼痛和疏肝健脾治疗胁痛病的用药规律、药理机制和临床疗效。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的分泌不足而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糖及血糖增高.在中医学属“消渴”范围.笔者采用益气养阴补肾祛瘀法治疗本病6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通络固肾法是基于络脉学说理论与《内经》“固精保真”思想结合,在肾脏病学中予以治疗肾络不通型肾性蛋白尿的方法.通络是指“通肾络”,固肾是指“固肾精”.临床上常有因外感或内伤起病致肾络流断或肾络瘀阻,气血流泄不通,致使经气不能于肾络中正常流通,不能发挥充养调节作用,导致肾络失固,精微物质外泄,而形成蛋白尿的患者.因此采用通络固肾法治疗此类肾性蛋白尿患者观察效果显著.
笔者认为癌症在临床上表现的症候,是属于祖国医学中“癥”的范畴,是现代医学所称的“恶性肿瘤”,现在老百姓所称的“癌”,它发病的原因是由于某些有害物质侵入人体内后破坏或干扰了正常的新陈代谢或改变了体内某些脏腑的各个器官的相互作用,形成了脏腑器官的损伤而发生器官机质性病变,主要是由于血痕气滞、脏腑功能失调。一般正常人的气是升降出人、循环畅通、流经全身、在内因和外因的影响下,致使气的功能失调,引起的郁滞。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尤以寒冷地区发病率高,冬春季节更为多发.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中医中药治疗咳嗽、尤其是外感咳嗽有较大优势.《中医内科学》将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进行辨治.而外感咳嗽极为常见,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损伤正气,脏腑功能失常,而致咳嗽屡作,最终转为内伤咳嗽、肺胀、喘征等,因此,及时准确的辨治外感咳嗽,就显得尤为重要.风邪是导
紫癜亦称是紫斑是小儿出血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疾病为血液益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者为其特征.临床上且常伴鼻衄、齿衄,甚则呕血、便血、尿血.西医对本病的病尚未完全明确,与感染、饮食及药物等有关,治疗亦尚无特异性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滇南本草》原文:山茶花,气味甘、微辛.专治一切大肠下血,肺中有瘀血或吐血之症,急用此花煎汤服之.无花,即叶亦可,但不如花之神效也.均宜以童便为使.(-范本卷十第30页).《纲目》卷三十六木部:“山茶,……花,主治吐血、血衄、肠风下血.并用红者为末,入童溺、姜汁及酒调服,可代郁金(此段引朱震亨).汤火伤:汤火伤灼,研末,麻油调涂”.归胃、大肠、肝经.2017年3月-2017年OS月,52名山区半山
治疗危急重症是中医固有的功能,有丰富的经验,却由于多种原因而未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有必要重视中医治疗急性病和危重疾病的实践与研究,充分发挥其临床治疗作用,以适患者需求,提高学术地位.中医当自强,愿与同道共勉,将治疗危急重症的体会介绍如下.中医治疗危急重症的基本方法是辩证论治.
茯苓四逆汤出自仲景《伤寒论》第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伤寒学》教材认为本条论述了汗下后阴阳两虚的证治.汗下之法本为驱邪而设,使用不当,则损伤人体正气,仲景创立本方,从此而来.不寐总病机为阳不入阴。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以有很多。综合本例患者症状、舌脉等方面,可知其患病之根本原因在脾肾阳虚,心肾不交。故用获荃四逆汤为主方,温肾固阳为本,重用获等伐水健运中焦固护后天以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