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模型的再入飞行器鲁棒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第29届中国控制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入飞行器飞行环境复杂,具有大空域、强非线性、强耦合的再入飞行特性,基于小扰动原理的经典线性控制理论难以适应再入控制系统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将模糊滑模控制与动态逆控制相结合的鲁棒控制方法,首先采用内外环动态逆将非线性飞行器对象近似解耦成一阶线性系统,再由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给出动态逆的输入信号,以消除由动态逆建模和系统干扰带来的跟踪误差,从而使得系统对姿态进行高精度跟踪。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此控制系统对姿态指令输入有很好的跟踪效果,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其他文献
谐波检测技术是有源电力滤波(APF)的关键技术之一,它的发展决定着APF 技术的发展。由于电网谐波具有固有的非线性、随机性、分布性、非平稳性和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等特征,难以对谐波进行准确检测,因此研究对电力系统中的谐波进行检测的方法非常重要。本文提出将小波和神经网络结合构成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谐波检测法,对小波神经网络进行了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时、精确地对电网谐波进行检测。
网络控制系统(NCS)是将通信网络作为实时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其中的控制系统组件通过通信网络实现数据交换,以实现对被控制对象的闭环控制,本文首先针对网络控制系统中存在的时延和丢包,给出了网络控制系统的一种数学模型;然后在这个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以双罐系统为被控对象,利用混杂系统理论中的层次结构模型完成对网络控制系统的建模,并设计了有限预知控制器,最后利用TrueTime工具箱模拟网络的环境进行了仿真研
系统评价是系统工程理论和实践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修正矩阵的层次分析法(CAHP)是系统评价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高维多约束的非线性优化问题。本文在粒子群算法的基础上,设计了节点度不为0的WS型小世界网络作为粒子的邻居结构,引入自适应调整种群密度方法和边界修正策略。通过对某区域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实例分析表明,计算结果稳定、精度高。
基因调控网络因果关系的辨识是系统生物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利用有噪声的稳态实验数据,本文提出了一种可有效应用于大规模基因调控网络因果关系辨识的算法.该算法的最大特点是在估计中定量地引入了幂律分布,这是大多数大规模基因调控网络一个重要的结构特点。在幂律分布参数已知且测量噪声服从高斯分布的条件下,本文将幂律分布函数引入到测量噪声的似然函数中得到总的似然函数,然后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分三步进行辨识:首先在
本文以钛坯天然气加热炉为控制对象,在充分分析其燃烧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炉温智能控制策略。对于不同的加热控制区域采用相应的模糊专家控制器,一方面根据炉温检测值与设定炉温的差值,通过模糊控制器计算需要调节的天然气流量,通过专家控制器计算所需开闭的烧嘴数量;另一方面根据天然气流量的变化量和含氧量检测值,采用模糊规则控制方法,控制加热炉的气氛。最后建立天然气加热炉炉温控制系统,实际运行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
在静基座对准中卡尔曼滤波器得到广泛应用,卡尔曼滤波器的根本是系统的一致随机可控和一致随机可观测,分析静基座对准系统方程的可观测性可以指导卡尔曼滤波器的设计,进而提高静基座对准的精度.在静基座对准系统方程的状态方程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工程上实用的系统可观测性研究的具体方法。
本文针对非合作目标跟踪问题,引入平滑思想作为跟踪估计方法。分析了经典卡尔曼平滑器(KS),不敏卡尔曼平滑(UKS),以及结合交互式多模型方法,进一步分析IMMS方法。同时,针对目标机动特性以及雷达目标跟踪量测产生的强非线性等问题,构造了机动非合作目标跟踪几种典型的场景,进行新方法的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传统车辆主动避撞系统识别前方异常行驶车辆时存在较大的时间延迟,且不考虑不同道路环境对制动效果的影响,具有很大局限性。本文提出了基于车辆与道路系统集成(VII,Vehicle Infrastructure Integration)体系平台的的车辆主动避撞系统的技术结构,构建了一种在高速公路交通环境下的基于车与车以及车与道路之间短程无线通信(V2V,Vehicle-to-vehicle and Veh
仿射混合自动机phase-portrait近似精化的关键是控制模态的有效划分.本文提出了定性推理的矩形精化,给出了一种基于失败集、向量场特性、感兴趣线性式及其李导数的模态空间划分方法,并进一步给出了基于精化线性式的迭代精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定性推理精化的phase-portrait近似显著地提高了验证的效率。
复杂受控对象对控制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控制理论各有所长与不足。本文论证了模糊控制和状态反馈控制的内在联系,对比分析了二者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的兼容性与异同点。广义智能控制的内涵则以开放和灵活的设计理念,兼收并蓄各种控制理论和方法的精华。在亚临界和超临界600MW火电单元机组的工程实践中所取得的显著效果,验证了广义智能控制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