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同居现象透视及法律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man_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已步入老年型国家,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如何,以何种方式养老,已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一些单身老人为告别孤独生活,选择不履行结婚登记程序而同居的生活方式,这一现象的出现值得思考。本文分析了老年人同居现象产生的原因,阐述了这一现象存在的弊端在于不仅有损法律的尊严,还不利于维护当事人的权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即应正视这一新的社会现象,有条件地承认老年人同居行为的合法性,从而有利于保护老年人的权益,亦是积极应对人口老年化的有效措施之一。
其他文献
海峡两岸一衣带水,随着两岸交往的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来往于两岸之间,随之涉台婚姻也逐渐增多,涉台婚姻家庭法律问题也渐渐突出。但是由于两岸政治体制、历史背景等原因,两岸法律体系及制度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所以,是不是每一段绚烂的爱情最终都能顺利地步入婚姻的殿堂,是不是每一对步入婚姻殿堂的伴侣都能够走到地老天荒,答案还是不尽相同的。虽然爱情不是法律调整的对象,但是婚姻却是法律必然规范的范畴,因此
澳门的残疾人康复政策,在过去数十年中,由单一到多元化,再到追求完善的阶段,明显朝积极方面发展,当中民间组织的相继成立,加上残疾人士及其家人对服务之倡导,成为澳门复康服务加速发展之主要动力。检讨现行相关政策、立法及服务,澳门在复康工作上已有良好的法律基础,亦基本响应了残疾人的需要。1999年颁布的《预防残疾及使残疾人康复及融入社会之制度》法令可说是一个里程碑,但在具体执行上尚有不少可待完善的地方。另
从1998年以来,德国政府在残疾人保障立法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并在残疾人政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步伐。改革不仅在德国国内为改善残疾人状况奠定了基石,而且在国际上也具有示范性。考虑到残疾女性在生活和就业方面的特殊情况,还提出了残疾女性的平等权。德国也因此而在欧洲和国际残疾人政策方面承担了先锋作用。德国对于残疾人保障拥有比较统一的立法,特别是《社会保险法典》第九编集中规定了残疾人的康复和分享,但是同时也注
本文阐述了爱尔兰现行有关通奸、诱拐、窝藏的法律范围及原则,介绍了在欧洲其它法律体系中有关此法律的相关内容。同时文章还列举了北美、西印第安、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香港等地区法律体系中有关通奸、诱拐、窝藏的法律法规。并就该法律的改革政策性争论及立法建议做了阐述。
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权利意识普遍提高,表现在婚姻家庭领域,是对夫妻双方的权利义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走出“夫妻一体论”的影响,逐步承认了夫妻间一些严重的侵权行为,但是救济途径多局限于离婚过错赔偿,有失合理有效性,因此,建立夫妻间侵权的婚内救济制度十分必要。
婚内财产侵权在夫妻婚姻关系中是确实存在的,虽然不具有普遍性,但具有客观性,而相关法律制度的缺乏使婚姻当事人受到侵害的财产权利不能得到救济。当前我国确立婚内财产侵权法律制度的基础已经具备,我们应立足于以现行民法的一般原理为基础,结合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充分考虑夫妻间特殊的身份关系和伦理性,并借鉴国外相关制度来建构我国婚内财产侵权的民事法律救济体系。
子女最佳利益原则已发展成为各国亲属法在处理父母离婚后子女问题时的最高准则。虽然该原则概念本身含有不确定性,但世界各国仍致力于列出若干决定子女最佳利益的具体准则。我国离婚制度中虽没有明确“子女最佳利益”原则,但其规定“儿童优先”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项原则。由于我国相关的法律仍有其不足之处,且该原则因缺乏确定性而存在适用上的困难,从我国相关法律的瑕疵出发,立足于“子女最佳利益”原则,并提出可供解决的
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直接体现出对家务劳动价值的承认,该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婚姻立法中的一大进步,通过进一步深入探讨家务劳动价值承认的意义及其主要立法模式并借此对我国现有制度加以审视无疑可以有利于我国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的完善,也可以对围绕该项制度内容设计上产生的种种争论给予相应的学术回应。
我国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和少年司法制度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民法院大力推进完善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民事、行政案件的组织机构,开展设立独立建制的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试点工作。将最有利于少年原则贯穿在少年司法审判工作中。
婚约问题源远流长,历来是学界颇受关注的一个课题。就我国目前婚约立法而言,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0条虽做了相关补充性司法解释,但其存有诸多缺憾。尤其对因婚约的解除而引起的财物纠纷,由于未作具体规定,为司法实践带来许多不便。为此,我们从婚约在国内国外的历史演变入手,在比较研究、实证中国婚约现状的基础上,特别是以青海回族婚姻现状为例,提出了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