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水腔模拟冷却通道内过冷沸腾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来源 :2014年APC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infob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现代发动机冷却系统而言,过冷沸腾传热是一种高效的换热机制,能够保证发动机热关键部件温度处于正常范围,同时还能优化发动机热管理策略,是实现精确冷却一项重要手段.但是,目前缺少关于发动机冷却通道内过冷沸腾传热的实验数据,特别是针对柴油机铸铁缸盖材料情形下的沸腾传热特性研究极度缺乏.为此,本文专门搭建一套实验台架用来模拟发动机鼻梁区冷却通道内的传热状况,采用与发动机缸盖相同的铸铁材料作为加热块,并且安装三块石英玻璃用来观察沸腾产生时气泡运动状态.实验过程对不同流速、不同入口温度和不同系统压力状况下的沸腾传热特性做了详细的实验研究,为真实发动机冷却水腔内沸腾传热预测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实验数据;同时,三种不同类型的沸腾经验模型被用于当前实验数据的评估预测,最后提出了一个新的沸腾计算关联式,360组实验工况计算平均误差保持在6.47%以内.
其他文献
排气背压和进气温度是影响发动机性能的重要参数,为了研究排气背压和进气温度对车用NG发动机影响程度,通过改变车用NG发动机某工况进气温度和排气压力,研究其对性能影响.排气背压变化对重型NG发动机性能影响小,低速没影响,高速时背压增大150%,扭矩仅降低1.5%;进气温度对重型NG发动机性能影响,低速时外特性工况进气温度对性能影响较大,进气温度增大20℃,扭矩变小12.5%;高速时由于增压器压气功率有
本文介绍了小排量增压汽油机搭载整车排放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分析了THC、NOx的生成机理和原因,通过标定优化解决了排放物较高的问题,达成国五排放工程目标.
汽车发动机舱热管理数值模拟是评估汽车冷却系统性能好坏和指导发动机舱内冷却系统部件布置的有效手段.文章结合早期发动机舱热性能的研究手段,阐述了数值模拟的必要性.总结了目前在汽车发动机舱三维数值模拟时,几个关键部件的处理方式.介绍了针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一维和三维耦合模拟的现状.并且预测将冷却系统空气侧的数值模拟与发动机完整的工作过程相结合,进行多物理场耦合模拟,是未来发动机舱热管理数值模拟的趋势.
本文在某款GDI原型机基础上加装了废气再循环(EGR)系统,以研究废气再循环(EGR)配合不同点火提前角策略对GDI发动机颗粒物排放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在不改变原机点火提前角,而只改变EGR率时,发动机颗粒排放在5%左右的EGR率时略有降低,但是随着EGR率的增大,发动机的燃烧质量下降,循环波动变大,颗粒物排放迅速升高.如果在EGR率升高的同时改变发动机的点火提前角,使得发动机的CA50保持在8
本文以对某款自动挡车型ATF冷却油管漏油问题的质量改进为研究背景,描述了问题发生的现象,分析了漏油的原因,提出了改进对策,并以实际生产数据为支撑,验证改进对策的实效性.不仅成功解决漏油问题,同时总结了ATF冷却油管的设计方法及安装工艺手段。
气门锁夹为发动机传统零件,由于结构工艺特殊且尺寸较小,对失效锁夹的检测分析受到各种限制.本文以某增压发动机的气门锁夹失效为例,借助AVL-EXCIT、HYPERWORKS和CATIA软件,以及金相分析和试验等手段对失效机理进行了研究.不仅排除了锁夹失效故障,并比较全面地梳理和总结了气门锁夹的相关设计要点,改进了供应商生产及检测方法;分析过程中,利用金相显微手段检测微小尺寸的方法,可作为其它小尺寸且
为解决某汽油机在开发过程中连杆瓦频繁烧蚀的问题,本文按照确定故障原因、制定更改方案、验证更改方案的顺序,讲述了该故障的故障分析和改进的全过程,最终确定了曲轴油道设计不当和连杆大头孔变形是导致连杆瓦烧蚀的主要原因.采用斜油道从主轴瓦直接对连杆轴瓦供油,可以明显地提高连杆轴瓦的供油压力并有效地避免连杆轴瓦瞬时油压为零的情况;采用涨断连杆及正确的加工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小连杆大头孔的变形.
为分析某轿车ESP标定时出现抗扭连杆断裂、橡胶撕裂失效原因,通过原因推测排除法、材料检测分析法、有限元强度分析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支架的材料不符合定义要求材料DL510,且支架结构设计不合理引起局部应力集中,导致抗扭连杆断裂.通过对支架结构优化及焊接工艺改进后,在同样工况的ESP标定车上进行验证,并未发生失效现象,有效解决了抗扭连杆失效故障.
随着车辆销量的日益上升,以及销费者对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和新技术对发动机可靠性带来的挑战,可靠性验证已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阐述了将发动机可靠性目标分配到各个子系统,通过分析各子系统的主要失效模式、根据失效机理建立失效模型、制定并开展台架验证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到子系统可靠性水平、评估子系统及整机的可靠性目标达成情况,进而进行发动机可靠性增长,以达到提高发动机可靠性的思路,该方法目前在国内某机型上
延长喷雾燃烧的滞燃期是减少碳烟生成量的关键.在定容燃烧弹上,通过高速摄像和瞬态压力测量,研究了喷射压力、环境氧浓度和环境温度对柴油和E20乙醇柴油(乙醇质量分数为20%)的发光滞燃期和压升滞燃期.结果表明,压升滞燃期始终小于发光滞燃期,压升滞燃期对应于显著的高温放热过程,而发光滞燃期则代表碳烟初始形成的时刻.环境氧浓度越低,滞燃期越长.在常规氧浓度下,E20的滞燃期大于柴油,但当氧浓度低于17%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