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申请与输血病历评估配合相关奖惩措施对临床合理用血的调控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2012年第六届输血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ff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制定临床输血申请与输血病历评估制度配合相关奖惩措施用于科学合理用血管理,并对其执行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在临床用血紧张的情况下,节约临床用血并提高输血质量的措施. 方法:通过建立和执行严格输血申请审批、临床输血申请合理性评估,及输血后输血病历归档与评估制度,总结分析8年间医院住院病人人次、手术例数与临床用血量的关系,不断完善细化医院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管理制度. 结果:对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管理制度执行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8年间在住院病人增长98.55%及手术例数增长97.61%的情况下,临床用血量仅增加9.57%,手术科用血量下降12.12%,住院病人人均输血量下降44.82%,手术病人人均输血量下降47.27%.红细胞用量上升8.52%,血小板用量上升27.50%,冷沉淀用量升高25.5倍,血浆用量下降15.19%. 结论:通过制定和完善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管理制度,对临床用血进行科学调控和规范管理,达到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和使其临床疗效临床效果最佳之目的.
其他文献
本病例为ABO血型O型,Rh血型dccee,年幼时有输血史,当时未检测Rh血型,现任丈夫为Rh(D)阳性。患者来自偏远地区,缺乏相关知识以及医疗条件落后等多种因素,前几次胎死宫内均无相应的血型血清学及其他检测。结合患者及其丈夫血型,和本次妊娠情况,推测前5次胎死宫内很可能由于胎儿宫内Rh溶血所致。通常母婴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第一胎多症状较轻,随着胎次增加,胎儿溶血程度增加本病例前5次宫内死胎分
目的:探讨肾脏病患者多次反复输血对交叉配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对49例肾脏病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抗球蛋白(DAT)试验.结果:①输血2-5次的肾脏病患者交叉配血试验相合率显著高于输血6次以上的患者、抗体产生率显著低于输血6次以上的患者,(P<0.05).②输血2-5次的21例肾脏病患者微柱凝胶法中有2例不相合;凝聚胺法有1例不相合,两法试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
目的:通过对本院2005-2011年临床用血和输血反应的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特点.方法:查阅发血记录及临床科室输血反应回报单,对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目前非溶血性发热和过敏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在输注全血0.96% (1/104)和血浆0.88% (10/1132)的反应发生率最高;悬浮红细胞引起的反应以发热为主,血浆引起的反应以过敏常见;有妊娠史的女性和老年男性患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本院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的患者共161例,随机分为PE组及对照组,PE组共86例患者,给予血浆置换治疗及内科支持治疗;对照组共75例,仅给予内科支持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血生化、临床转归的差异,并对血浆置换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PE组临床症状改善
本文针对一例特殊患者,阐述了对于特殊的且输血风险较大的病例的输血治疗,只要医生、输血科、病人三方好好沟通,医生和输血科做好风险估计和补救措施,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挽救病人的生命.
目的:观察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对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使用MSC+血细胞分离机治疗10例红细胞增多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去除红细胞后血红蛋白下降明显,病人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去除红细胞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筛选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产品对本院209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共检出2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抗体特异性分别为抗-E和抗-c各一例.二名患儿均为重症新生儿溶血病患者,经选用与患者配合型血换血疗法结合光疗和药物治疗二星期后痊愈出院.结论:不规则抗体筛选在新生儿溶血病诊断中意义重大,可以协助诊断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血小板减少症孕妇的凝血因子及功能检测,结合临床诊断,对妊娠中的血小板减少进行分类,如:妊娠性血小板减少(GT);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HELLP综合征等;参与临床手术前备血讨论和制定不同类型的血小板减少症孕妇进行剖宫产的输注方案,观察疗效.回顾性统计一定数量的病例,总结不同类型的血小板减少症孕妇进行剖宫产时输注血小板的指征、输注时间、数量及疗效,探讨针对不同类型的血小板
目的:临床输血前抗体筛查发现具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避免受血者因输血引起的溶血性反应.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500例受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选用抗球蛋白方法进行鉴定,用以观察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结果:不规则抗体阳性两例,检出率为0.4%.结论:在输血前受血者进行抗体筛查有助于血液的选择.可防止因输注含有与抗体相应的血液而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保证临床数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以探寻提高输注疗效的方案.方法:两组反复输注血小板3次以上肿瘤患者,第一组116例病例,先用QUIKSCREEN试剂(ELISA法)筛查HLAIgG抗体,再将初筛阳性样本用PAKPLUS试剂确定HLA抗体及是否合并HPA抗体;第二组患者93人,用MACER1试剂(ELISA法)与当天采集的血小板进行交叉配型实验,并同时进行抗体检测,两组均观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