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波变换在高光谱遥感图像光谱域去噪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t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小波变换在时、频两域都具有表征信号局部特征的能力,对高光谱波谱维进行小波分解能够同时保留信号高频与低频信息,利于高光谱遥感光谱域噪声的去除。本文采用小波分解与重构法对高光谱遥感光谱域进行去噪,选择Symlet8小波基函数,应用离散小波分解对高光谱图像中提取的反射率光谱曲线进行小波分解,选择分解层数为2,在去除D1和D2高频分量后进行小波重构,得到去噪后的反射率光谱曲线,经去相关法计算的信噪比结果显示,高光谱图像质量得到一定提高。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2005年4月20日江苏盐城地区的一次龙卷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表明:存在明显的东北涡,涡的后部有横槽,整层空气较干,后部存在西北急流的辐合;高层200hPa为辐散场,有利于对流天气的发展。较强的不稳定能量的积聚是龙卷天气产生的前提;在雷达回波特征上,具有指状回波、弱回波区(WER)回波特征;具有中气旋回波特征;有龙卷气旋的报警;具有逆风区特征;液态水含量相对冰雹而言较小。低层冷空
本文采用我国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GRAPES)及其同化系统开展雷达资料的三维变分(3DVAR)同化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一次暴雨个例的对比试验得到以下结论:不考虑垂直运动影响的情况下,同化Doppler雷达径向风资料可以增加初始场中的中小尺度系统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报开始阶段的降水;同化由反射率因子导出的垂直速度、雨水混合比并令上升区饱和可以大大改善降水预报结果;联合同化径向速度和反射率因子资料
本文利用1952~2007年长序列的雷暴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对常州雷暴的变化规律、周期特征以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常州雷暴的预报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雷暴日数年代际、年际、月际间差异显著。雷暴日数总体在波动中呈显著减少的趋势。夏季为雷暴高发季节。雷暴集中出现在4~9月,其中7、8月为雷暴高发月。(2)常州年雷暴日数分布主要表现为12a(年代际)震荡周期贯穿在整个56年
本文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对2007年3月3~5日发生在辽宁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大尺度背景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对北方暴雪期间的云特征具有很好的模拟能力。模式对此次过程降水中心的强度、位置、降水移动趋势的模拟,基本与实况相吻合。同时,模式也成功模拟了引起此次降水的大尺度环境场。因此,用模拟的结果进行云场结构的分析是可信的。
通过对2008年5月24日发生在南京六合区中北部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中小尺度天气和雷达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高空500hPa华北冷性低槽的东移南压,并配合700hPa低空切变线的共同影响是这次过程的大尺度影响系统;高空冷平流、地面暖平流辐合上升,在对流层中低层形成了大范围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低层中尺度低压环流的扰动,并与高空急流南侧的辐散区配合而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为冰雹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K
利用美国Oklahoma大学风暴分析预测中心的中尺度模式ARPS及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ARPS3DVAR,将荆州的可移式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风资料直接同化到中尺度数值模式,通过2002年7月22日发生在长江中游的一次暴雨过程的进行数值模拟对比试验,分析了雷达径向风资料对初始场的改进效果及其对短时强降水模拟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同化多普勒雷达径向风资料后,增大了初始场中切变线附近的风场气旋式切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研究雷电发生发展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实现雷电灾害可视化分析,对减少雷电灾害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建立雷电灾害可视化分析系统VASOLD的必要性,介绍了雷灾、雷暴日、闪电等雷灾相关数据来源,以及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各个模块的功能特点,论述了 VASOLD 开发所运用的各种可视化技术和实现要点,最后分析了系统的技术特点及发展应用前景
针对大尺度区域的植被信息提取,由于范围广阔、地形复杂、气候迥异,分类精度的提高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常用的分类方法中,监督分类的精度较高,但是训练区的选取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本文基于植被的光谱特性(植被指数NDVI)、辅助信息DEM和GIS数据,采用分区处理,利用植被物候知识与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对青南高原进行植被信息提取,并进行了分类精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进行分类后,能达到较高的分
本文利用日本GMS-5卫星的红外云图和亮温(TBB)资料,对暴雨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物理学遥感信息特征进行了分析,把灾害发生的非规则信息按数字化技术转化为相空间结构信息,根据灾害发生的时间差异性对武汉“98.7”暴雨进行了实例预测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气象卫星遥感信息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测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非规则信息的相空间结构方法是把传统的时序信息转化为相空间结构信息,该方法简单,并具有实
我国正在进行Ku和Ka频段星载PR的关键技术攻关,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发射,与目前的降水精确测量和洪水灾害预报等迫切需求有不小差距。我国在星载SAR研发上已领先,除三个工程型号外,又安排了一系列更高性能的X-SAR研发。因为X与Ku频段很接近,有可能用来侧视探测降水的两维分布、提前获得数据并补充星载PR能力、发挥SAR卫星的投资效益。SAR侧视工作时有σSAR=σs+σv,与衰减、雷达反射率有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