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粮食保护剂防治储粮害虫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hong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广东高温高湿特点,为解决广东省储粮害虫抗性严重、药效期短的问题,研究应用微胶囊制造技术把甲基嘧啶硫磷与溴氰菊酯原药包裹在囊中,然后与载体制成1.0%微胶囊剂,经试验,5mg/kg、8mg/kg微胶囊杀虫剂对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y)、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amensis L)粮食保存1年杀灭率为95%以上,经检测,其在粮食上残留量甲基嘧啶硫磷小于1mg/kg、溴氰菊酯小于0.1mg/kg,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确保广东省粮食储存安全.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近年辽宁省新传入的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引起的西瓜倒瓤病,国内疫情防控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而生产上又亟待解决的防控难题,系统研究了该病的物理、化学及农业防控技术等方法,提出了疫病综合防控措施.物理防控技术主要是针对感染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砧木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了解不同处理方法对病害的防治效果,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化学防控通过采用垄鑫、石灰氮和黑膜覆盖等不同土壤处
选取石灰[Ca(OH)2]和土壤添加物T-310,分别采用移栽前半个月全田撒施混土和移栽时窝施两种方式,对青枯病烟田进行土壤改良调控.从四川省兴文县和米易县两地试验结果来看,青枯病烟田施用T-310和石灰在降低青枯病发病率和抑制青枯病病情指数方面都有较好效果,与空白对照相比,发病率最多能低23.3%和21.3%,病情指数最多能降低20.2和17.两种土壤处理小区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也低于药剂处理.石
为明确不同覆盖方式对青枯病发病情况及烟草农艺性状的影响,探索最佳的烤烟保健栽培措施,以云烟87为供试作物,设置了前期盖膜后期膜上覆盖油菜秸秆、前期盖膜后期揭膜培土覆盖油菜秸秆、地膜覆盖并套作马铃薯、地膜覆盖一直不揭膜、前期盖膜后期揭膜、露地栽培等6项栽培措施,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露地栽培、地膜覆盖并套作马铃薯措施处理烟草进入各生育期的时间比其余覆盖处理晚2~9天,团棵期采用油菜秸秆进行覆盖
昆虫病原线虫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生物杀虫剂,目前在农田以及草坪害虫防治中得到了大量应用.本文从昆虫病原线虫进入昆虫体内对昆虫血淋巴免疫系统的影响这个角度,阐述昆虫病原线虫的致病机理.昆虫病原线虫通过寄主的自然孔口(口、肛门和气门)、伤口或者直接通过节间膜进入寄主血腔,破坏寄主的免疫系统和组织结构并致死寄主。
利用性诱粘板调查昆明果园梨小食心虫种群的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在昆明地区梨小食心成虫一年发生4~5代,2月下旬为梨小食心成虫始见期,3~4月越冬代逐渐羽化,4月中旬为第一代成虫发生高峰期,5月下旬、6月下旬为第二、第三代高峰期,主要为害桃树新梢;7月中下旬、9月上中旬为第四、第五代发生的高峰期,主要为害桃、梨果实;12月中旬为梨小食心成虫终见期.梨小食心虫越冬期短,世代重叠,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本文在对运城枣区害虫发生及防治现状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运城枣区害虫治理以加强害虫发生动态监测,培养树势,优化枣园管理,农业、物理及化学防治措施并举.运城枣区枣树害虫发生近年来绿盲蝽、枣瘿蚊、红蜘蛛等发生严重,成为枣树上常发害虫。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结合枣树生产特点,从枣林生态系统出发,根据有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
近年来桑蚕业快速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桑蚕业发展更是成绩喜人,但同时桑园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提上了日程.关于桑园节肢动物群落种类的报道,在害虫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类、数量、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方面,而对于天敌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种类和数量动态及防治效果上.将桑园节肢动物种类作为一个整体,从群落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以桑园节肢动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的研究鲜有报道.广西是桑蚕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地区,历史悠久,为了充分
皂角豆象[Megabruchidius dorsalis(Fahraeus)]是豆科皂荚属(Gleditsia)植物果实的重要害虫,在室内温度(28±1)℃,相对湿度为65%条件下,卵期6~7天,豆内钻蛀期59~83天,雄虫寿命12~41天,雌虫寿命9~31天,寿命因食物和交配变化较大,雌雄性比约1∶1.成虫的活动高峰期发生在13: 00~21:00,雌虫活动较雄虫活跃.成虫的取食活动的高峰期在1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是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为进一步确定早稻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更好地开展稻纵卷叶螟的监测和防治,根据化州市1992 ~2011年稻纵卷叶螟的观测资料和相应气象资料,采用合成分析和距平分析方法,研究气温和降水对广东省西南部化州市早稻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原因.结果表明:(1)早稻稻纵卷叶螟发生严重年
2012年水稻白背飞虱在四川达县超历史特大发生,首次在水稻分蘖期出现大面积暴发态势,呈现出常年少见的"三早"、"三大"新特点.多因素综合分析认为:迁入虫源、气候、品种抗性及应急处置措施是白背飞虱特大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近年对稻飞虱发生演变规律及监测预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三代两控"法,成功地控制了白背飞虱的特大暴发.根据其影响因素分析和监控实践,提出了选用抗虫良种、加强监测预警、多措并举、发展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