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气象条件下小麦灌浆速率特点分析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c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驻马店市多年小麦灌浆速率测定资料的基础上,选取了干旱、雨涝和正常年份三个小麦灌浆期间气象条件典型年,分析了在这三个典型气象条件下小麦灌浆速率特点及其对产量的最终影响,以找出小麦灌浆期间最适宜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状况对不同发育阶段子粒的灌浆速率有明显的影响。在干旱年灌浆前期,即子粒形成期,干旱有促进灌浆和增加粒重的作用;灌浆中后期干旱对灌浆有抑制作用,干旱程度越重,抑制作用来的越早,持续干旱进一步造成植株早衰,提早成熟,粒重下降。在此阶段,若能及时适量进行灌溉补充水分,则可使小麦单产提高10%左右。在雨涝年,土壤湿度较大,甚至呈饱合状态,子粒形成期的灌浆速率较缓慢,灌浆高峰出现的较晚,在灌浆高峰出现后,子粒日增重也逐渐下降,但整个灌浆期持续的时间较长,小麦千粒重较高,小麦单产也创历史次高。雨涝年份的气象条件总体来说弊远大于利,按正常推理,产量应降低。而此年产量不单增加且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单产为历史第二高产年,这就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并非只有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下,小麦产量才可能创新高。在雨涝年,灌浆期的延长对产量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完全弥补气象条件较差时对产量带来的不利影响,最终也会导致产量创历史新高或次高。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分析2005年、2006年8~9月的气温、湿度、降水量及雨日、日照多寡、风向频率等气象要素的不同变化特征,分析引起2005年、2006年两年湖州晚稻田褐稻虱不同发生程度、造成不同损失的气候原因,还分析了造成2005年褐稻虱爆发的其它可能原因,提出根据气象条件分析预测,合理安排防御措施,避开不利防治时间等。
文中分析了保山区域气候资源优势是由独特的“滇西纵谷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背景的四大特征所形成。按现代经济技术观点,从宏观视角提出了科学利用保山区域气候资源优势的综合开发方略:(1)立体气候突出:域内呈现七种气候类型,利于珍、优、特种植养殖农业;(2)热区气候优越:尤以河谷地带越冬条件优越,光热丰富、有效性高,风害少,有利特色热经作物生产;(3)气温日较差大:日较差年均值大于11℃,3月最大、7月
针对太阳辐射在不同区域及地形地貌条件下的差异,借鉴国内外太阳辐射最新研究成果,考虑地形和大气衰减因子及各种可能的影响因子,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坡度、坡向以及地形遮蔽因子,建立了山西高原太阳潜在总辐射计算模型,进而利用纵跨山西南北的3个辐射观测站的5年逐日太阳总辐射晴空观测资料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检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模型适用可行。利用该模型计算分析了山西高原太阳潜在总辐射的时空变化以及地形因子影响
为了更加直观的体现泰安市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本文利用GIS技术对泰安主要农业气候资源,包括日照时数、年平均气温、1月份平均气温、7月份平均气温、≥0℃积温、≥10℃积温、温度年较差、年降水量、四季降水量和年平均风速等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各气候资源分布图和趋势曲线,在此基础上,对泰安市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
本文利用1995—1997年T106格点资料,与对应年份的实况天气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预报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泰山旅游气象要素自动化系统,该系统试报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通用性和准确性,试报结果与实况的拟合较好。
利用济南市太阳辐射站的太阳总辐射和日照百分率资料,结合计算得到的天文总辐射值,研究建立了若干种太阳总辐射回归方程,给出了拟合精度最高的济南地区各月太阳总辐射回归方程,并分析了各回归方程的相对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这些方程计算得到的济南地区太阳总辐射值,其误差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总体而言,基于太阳总辐射和日照百分率的非线性回归方程较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具有更高的精确度,拟合效果更好。
本文使用三江源机场4个声雷达和10个侧向风观测点风向风速资料,分析了三江源机场风的基本气候特征和低空风切变。结果表明:三江源机场主导风向以偏西风为主,跑道周围风速平均值在2.3~3.1m/s之间;水平风速的水平切变主要出现在跑道东头,侧向风切变要明显大于顺风(顺跑道)切变,侧向风切变跑道两头大于中部,东头大于西头;顺风切变跑道北边出现几率和强度明显大于南边。在285m~315m高度出现严重、强烈水
随着社会的长期发展,各地的气候均发生了许多变化,由此造成一些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繁。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世界性的大范围天气趋势的演变,导致气候变暖趋势非常明显,暴雨、冰雹及各类灾害性天气也随之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一系列的深远影响。根据对广饶县站1971~2000近三十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的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广饶县地区农业生产情况,总结出广饶县
分析2003年12月29日陵水地区大风天气的成因发现,极强的南北向气压梯度,加上中小尺度系统和地形的共同影响,引发了本次少有的大风天气。此外还讨论了造成海南几个测站风速相差较大的原因。
利用中国160站1960-2002年逐月平均温度资料和ECMWF的45年逐月温度场、风场及位势高度场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北半球高层环流异常与我国地面气温变化的联系,并根据研究结果挑选预报因子建立了我国地面气温变化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平流层中高纬度环流的异常与我国冬季地面气温的联系十分密切。最明显的特征是在前期两个月的北半球40°N-60°N,90°W附近从平流层到对流层低层温度场、纬向风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