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综合法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绩效评价--以泗洪县双沟镇项目为例

来源 :江苏省土地学会2014年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界定土地综合整治的概念,剖析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构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然后运用特尔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价,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绩效进行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②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其中社会效益最明显;③要保证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科学实施,在法律法规建设、规划设计以及财务审计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因此,为了提高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应构建一套相对稳定、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将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同时要加强土地综合整治的法律法规建设、提高项目规划设计的合理性、进一步加强项目中期财务审计工作,避免出现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
其他文献
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物质支撑.在"规划空间紧、用地指标缺、占补压力大"成为土地利用常态的背景下,要实现以较少的土地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就必须要充分释放
本文通过研究新街镇近三年来土地整理项目情况,对土地整理的现状、成效、效益进行分析.土地整理是保障农村发展和提高土地利用效能的必要措施,也是促进环境改善和城市合理发
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2006年开展首批试点起,已经过去了8年时间,作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主要手段,现阶段基层是否严格按照政策实施增减挂钩,有无背离当初的设计初衷?本文初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在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如皋市土地利用的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也产生较大的影响,主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使许多城市的旧城区陷入了原有城市功能衰退、物质环境老化、历史文化特色消失等重重困境,如何抓住改造契机,让旧城区重现昔日的繁荣已成
会议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总量锐减.同时由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刚起步,土地整治工作停留在一个相对简单的水平.本
城镇存量低效用地的存在导致宝贵的土地资源无法实现其效用和效益的良性循环,也无法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城镇逐渐从粗放型的外延式扩张走向集
会议
土地整理产业化是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实现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一种有效形式.在政府资金有限、国家投入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产业化经营为土地整理寻找到一条资金良
随着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颁布实施,各省级、地市级、区县级土地整治规划陆续于2013年编制完成并发布实施.整治规划的实施对今后土地整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
会议
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当前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服务"三农"、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任务,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耕地生态环境、提高耕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