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桥链修饰对染料光物理以及电池性能的研究

来源 :第二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nchang5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拓宽光谱响应以及降低电池器件中的电子复合反应是提升电池效率的关键.其中拓宽光谱响应可以通过引入额外的吸电子基团,增强给体基团,延长桥链来实现.而降低复合通常在染料分子中引入长的烷基链,由于长烷基链的疏水作用,可以防止电解液中碘离子对与染料接触,从而降低复合.因此在THCA的基础上引入己基噻吩基团,构建染料HECA,由于给体上的烷氧基以及己基噻吩基团中的己基的双重封锁效应,这个体系的复合较低,得到了较高的电压,电流以及填充因子,最终效率达到了9.11%.EDOT由于较强的给电子能力,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在氧化态时较高的稳定性被广泛应用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我们把EDOT引入到DSSCs中,得到的染料EDCA有很宽的光谱响应,然而得到的电池效率确一般,理论计算表明由于EDCA与I3-离子有较强的亲和力,导致比较明显的复合,电池的电压与电流均比较低,最终效率只有7.37%.
其他文献
Recently,roll-to-roll (R2R) based fabrication technique,has been demonstrated as a promising method for mass production of organic solar cells (OSCs).However,most of these works were based on fulleren
将无机纳米粒子如SiO2、TiO2等作为胶凝剂添加至离子液体中使其固化形成准固态电解质,可以有效的克服液态电解质易挥发和泄漏的问题.但关于这类文献的报道大都只提高了电池的稳定性,对电池性能的改善幅度较小,甚至有些出现略有下降现象;关于纳米粒子经表面修饰后作为凝胶剂的研究也有少量报道,但是总体上研究的还不深入.
目前,氧化铟锡导电玻璃是最常用的透明电极,而具有多尺度结构的透明电极有替代它的希望.在这篇工作中,我们通过一种基于中性刻蚀气体的自上而下图案化方法,演示了一种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多尺度银纳米线网格电极.通过把银纳米线薄膜图案化成多尺度网格,能大幅提高其光学透过率.基于这种多尺度银纳米线网格,我们制备了反式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其效率高至9.02%.此效率比基于原始银纳米线电极的更高,与基于氧
To obtain higher device performance,the ideal bulk heterojunction (BHJ) morphology should feature both nanophase separation to increase charge generation and bi-continuous percolating networks to incr
通过将SQ-BP掺入到PCDTBT:PC71BM中,制备三元太阳能电池,有效提高了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SQ-BP的吸收光谱主要在650-750nm,其与PC71BM共混制备的二元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表现出4.86%的光电转换效率,表明其拥有较好的光伏性能[1].PCDTBT的吸收光谱主要在350-650nm,SQ-BP的掺入有效地扩展了太阳能电池的吸收光谱,增强其吸收光子能力.
Organic photovoltaic (OPV) cells have been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in the past decade owing to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flexibility,light weight,easy fabrication,semi-transparency and colorfulness,e
会议
A new approach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and to stabilize the active layer morphology by introducing a reacting processing additive,ditelrt butyl peroxide (DTBP) to the donor (P3HT) and acceptor (PCB
自2010年高效串联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tandem-DSCs)概念的提出以来[1],以p型半导体材料(p-SCs)作为光阴极的p-DSCs得到了广泛关注.但由于合适的宽带隙p-SCs的稀缺,其效率目前仍远低于n-DSCs.铜铁矿体系中的CuFeO2,具有深价带能级和较高的空穴迁移率,将其用作光阴极有望得到更高效率的p-DSCs.
合成了一组基于三苯胺和吩噻嗪为电子给子,氰基丙烯酸为电子受体的聚合物(PTPAPTZ)和小分子(TPAPTZ)染料,系统研究两者在二氧化钛上的吸附性能,通过UV-vis测试其吸附量[1-2],发现两者在二氧化钛上具有相近的吸附量,但在吸附稳定性上具有巨大的差异,小分子染料TPAPTZ在中性、弱碱性、弱酸性溶液下,在12h内基本脱附完全,而聚合物染料PTPAPTZ在同样的条件下只有部分脱附,进一步提
柔性DSC与传统DSC最大的区别在于采用的衬底不同,衬底的改变极大的影响了其透过性、导电性、TiO2膜的制备等,进而很大程度的改变了电池的效率.本文对可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柔性基底PET、PEN,并且与FTO导电玻璃进了对比,得出PEN+ITO适合用于制备柔性D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