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直径棒材接触法径向超声检测的工艺技术

来源 :2015首届中国泛西部无损检测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TTK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纵波直探头接触法径向检测小直径棒材冷拉圆钢纵向缺陷,探头晶片与圆钢曲面呈线接触,接触面积的减小和耦合层厚度的增加,使入射到圆钢内的声束扩散角增大和声压透射系数减小,造成声能分散、反射回波低.为达到与平面接触法相同的探伤灵敏度,需提高超声仪放大器增益,相应增加了检测盲区.介绍超声检测盲区形成原因,分析5P14直探头接触法径向检测GCr15、φ16mm冷拉圆钢的声压变化规律,得到在一定检测条件下的大致盲区区域,并介绍一种双晶探头的改进.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焦炉荒煤气显热回收难题,通过系统全面的分析,提出上升管高效换热器装置,并结合现场建成包括上升管高效换热器在内的荒煤气显热回收中试试验工程.通过中试试验和运行效果分析,系统运行可靠,工业应用可行,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柳钢一直重视节能减排工作,近几年柳钢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步.本文从能源消费结构、主要工序能耗和余热余能回收利用三方面入手分析了柳钢的能耗现状,思考了当前柳钢能源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柳钢在管理、结构和技术方面下一步的节能方向和前景.优化工艺生产流程,降低原料与能源消耗:大力推广以煤调湿、高炉脱湿鼓风、加热炉节能改造、煤气深加工等节能新技术,提高二次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中国钢铁工业只有积极探索钢铁发展的新方向,研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才能全面化解钢铁产能过剩,减少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积极发展直接还原-电炉炼钢短流程,可以化解传统长流程的高能耗、高成本、高排放三高"瓶颈",实现钢铁工业的创新发展.利用传统长流程的富裕焦炉煤气,配套直接还原-电炉短流程,可以实现钢铁生产长流程与短流程的完美整合。使用焦炉煤气生产直接还原铁,既可以生产高
X射线探伤作为无损检测的重要方法正朝着高分辨率、强透射和小型化方向发展.作为X射线探伤机核心部件—X射线管也必须满足探伤机的上述要求.采用Opera软件对超高压波纹管电子枪进行了仿真和优化设计,并依据优化结果制备出超高压高分辨率波纹陶瓷X射线管,耐压达到300kV,X射线焦斑尺寸为2.4mm×2.4mm,性能指标达到同类进口X射线管水平.
高强度钢棒材为机械制造、冶金、汽车制造、高铁、船舶等行业零部件常用材料,一般要求高强度、耐磨削、变形小,但在产品的机械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残余应力.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工艺性能指标.如何准确地对残余应力进行测定关系到产品的使用部位和寿命.通过X射线衍射法进行残余应力测定是目前应用比较成熟的无损测定方法,主要针对高强度钢(抗拉强度900MPa以上)制作的棒材,采用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由于扫描环境和射线剂量的限制,有时只能得到物体外部环形区域的投影数据,重建物体外部结构的方法通常称为CT外部重建.对CT外部重建问题的算法进行梳理,并着重介绍了三类针对CT外部重建问题的算法,并对算法进行对比和总结.对常见的外部CT重建算法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并对相关算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目前,迭代重建算法已经受到专家和学者们广泛关注,但是迭代重
采用自主研发的SWXRD-1000型短波长X射线衍射仪测试了纳米铝块内部残余应力沿直径和厚度的大小及分布;同时利用Xstress-3000型X射线应力仪对烧结状态的试样表面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纳米铝块内部晶粒取向分布均匀;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中心处的内部残余应力呈下降的趋势,厚度方向上残余应力分布整体为外拉内压,直径方向上内部残余应力呈现出中心高、两侧低的趋势,表面残余应力与内部残余
针对飞机机翼主梁螺栓孔深层缺陷的检测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TMR(隧道磁电组)元件的新型平面电磁传感器.重点阐述了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仿真软件中的电磁场模块建立螺栓孔孔周径向深层缺陷检测物理模型的方法,并对缺陷扰动下激励线圈产生的涡流场和磁场分布及扰动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求解.通过对三维仿真结果的分析,说明了该传感器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为螺栓孔深层缺陷检测传感器的实际应用提供了
介绍了无损检测技术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原材料、零部件制造、装配及检验中的应用.阐述了无损检测是固体火箭发动机制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质量检验方法;根据固体火箭发动机产品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无损检测方法,除了要确保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外,还要考虑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经济性.
给出了钢锻件成品阀门磁粉探伤工艺方法优化及磁化规范的制定方法,讨论了环形工件缠绕电缆法有效磁化范围,及线圈法磁粉检测设备磁化电流与线圈匝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