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寡糖功能化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研究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农药学科科学教学科研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de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每年近百万吨农药用于病虫草害的防治,但能够达到作用靶标的药物仅不到0.1%,绝大部分农药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造成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及威胁人类健康[1].纳米农药作为一种新兴农药剂型可以有效的解决农药活性制剂释放速度快、有效作用时间短及非靶向的问题.
其他文献
为了筛选烟田前茬除草剂二氯喹啉酸致烟草药害修复剂.设置不同处理进行盆栽试验,从中筛选出对烟草二氯喹啉酸药害修复较好的修复剂,并在田间试验中比较与其他修复剂(A1、A2、A3)的修复效果.试验表明:移栽后7d用格芙牌微生物菌剂灌根1次(500g格芙/22.5kg水,60~80mL/盆,7500g/ha);再将90%赤霉素(0.5g)、吲哚乙酸(0.5g)、尿素(32g)、磷酸二氢钾(16g)制成粉剂
为了发现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新型蚜虫控制剂,以蚜虫报警信息素((E)-β-farnesene,简称EBF)为先导,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和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异烟酸类EBF类似物.以香叶醇为原料,经4步反应制得20个目标化合物(19个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1H NMR、IR及HRMS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对桃蚜有驱避活性和杀死活性,其中化合物7d、8f和8n
通过N-烷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苄基取代他克林类衍生物,中间体化合物通过环化反应合成得到.所有新型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熔点测定、核磁共振氢谱、碳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认.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和对照药剂他克林活性相当.化合物1a~1u在500nM下对人源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超过了60%,化合物1s对人源乙酰胆碱酯酶的Ki为29.57nM,略优于他克林.
本研究利用能同时识别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和杀螟硫磷的宽谱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了针对这3种有机磷农药多残留的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CLEIA),比较了间接竞争和直接竞争两种反应模式,优化了相关理化参数,确立了最适反应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间接竞争CLEIA法检测三种药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6.20ng/mL(对硫磷)、2.06ng/mL(甲基对硫磷)、2.35ng/mL(杀螟硫磷),检测线
试验采用常规组织表面消毒法从槟榔中分离获得16株内生细菌,经筛选发现菌株BLG1抑菌谱较广,尤其是对水稻纹枯病原菌皿内抑制率可达95%.进一步研究该菌株胞内及胞外粗提物抑菌活性发现,该菌株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胞外极性大的溶剂中.盆栽实验表明,该菌株对水稻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效,与对照药剂10%井冈霉素水剂效果相当,因此该菌株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为探讨不同前体物质添加对雷公藤悬浮细胞生长和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明确雷公藤萜类物质和生物碱合成所需的前体物质,利用前体物质添加技术提高雷公藤悬浮细胞中次级代谢产物的含量提供指导.我们采用HPLC检测分析不同前体处理下雷公藤茎悬浮细胞中内酯醇、吉碱、次碱的含量.对雷公藤悬浮细胞检测结果显示:低浓度(0.5mmol/L)烟酸处理能显著促进细胞的生长,其生长速率为对照的1.15倍,但对细胞干重增加影
为了解醚菊酯、噻虫嗪及其混配对贵州三地(桐梓、黄平、开阳)褐飞虱三龄若虫的毒力,为开发防治稻飞虱的复配药剂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噻虫嗪及醚菊酯两种单剂及其混配,采用稻茎浸渍法对褐飞虱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采用田间喷雾法在贵州黄平地区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醚菊酯、噻虫嗪及其混配对贵州三地褐飞虱LC50的平均值分别为18.7411、1.4076和1.2545μg/mL.与敏感品系相比,贵州三地褐飞虱对噻虫嗪表
采用正交优化法获得咪鲜胺水乳剂的最佳配方.25%咪鲜胺水乳剂的最佳配方为咪鲜胺25%,二甲苯10%,el401%,601p3%,By1255%,尿素3%,蒸馏水补足100%.最佳优化工艺为乳化剪切最佳转速为3000r/min,最佳乳化温度为25℃.制备出的水乳剂粒度分布集中,稳定性良好,各项指标符合水乳剂要求.生物测定表明;25%咪鲜胺水乳剂防治效果良好.40%咪鲜胺水乳剂的最佳配方;咪鲜胺40%
线虫病害是一种危害严重并且分布广泛的世界性病害。目前防治线虫最为有效的化学农药为噻唑磷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以及阿维菌素等GABA 受体抑制剂,但均对哺乳动物毒性较高。四唑环是现代药物分子设计中重要的结构片段,其可以通过多种相互作用与生物体内多种酶或受体等作用靶点结合,表现出优异的生物活性。本论文根据多样性导向合成以及中间体衍生化原理,设计并合成一类结构多样性的四唑母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并对该类
印楝素是目前世界上最强的植物源拒食剂和昆虫生长发育调节剂,可防治农林牧等200 多种害虫.1997 年,印楝素以新化合物结构作为新农药在我国登记,到2014 年底成为农业部推荐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主要品种,整整历经了17 年.拒食和抑制昆虫生长发育是印楝素最主要的两种作用方式,但是其分子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明确.为此,本课题组以斜纹夜蛾、黑腹果蝇、昆虫离体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转基因果蝇和GAL4-U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