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来源 :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第二次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j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的介绍基础上,阐述了对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病的诊断治疗特点.
其他文献
古代医家已认识到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赖于脏腑机能活动的变化.据此中医以脏腑为纲,在对病证的定位、诊断、论治基础上创立了藏象理论,并认为它足中医基础医学理论的核心之一,是辩证论治的理论基础,贯穿中医各科医疗实践的全过程,藏象理论将脏腑生理功能依社会职能分工进行类比,如"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十二官相使,不得相失."对病证进行了规律性总结:病机十九条: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
万古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本文从其化学性,药物动力学、排泄、作用机理、抗菌活性、不良反应、耐药机制及耐药的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哮喘和变态反应性鼻炎最为常见.这二者具有基本相近的内外发病因素和发病机制,基本治疗原则也有许多相同之处.本文从讨论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特应性体质和中医体质证候相关性的遗传特性基础出发,分析了变应源与风邪异气为病、呼吸道变应性疾病发现机制与中医病机理论、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原则及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常用中药药理等在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防治实践中的应用问题.作者认为,在
目的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常见致病因素.方法:采用北京医科大学提供的标准筛选抗原斑贴试剂盒进行斑贴试验.结果:103例患者硫酸镍阳性率最高,占30%(30/103).其余阳性率较高的依次为芳香混合物21%(22/103),重铬酸钾10%(11/103),对苯二胺10%(11/103)皮质类固醇组分9%(10/103),环氧树脂8%(9/103)等.结论:硫酸镍、芳香混合物、对苯二胶是皮炎湿疹彦类皮
香料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香料的接触过敏是目前各国研究者广泛关注的一个课题.为探讨香料过敏者的临床及斑贴试验特点,对378例进行了斑贴试验检查的门诊湿疹皮炎患者进行了分析.
目的:了解接种常规疫苗所导致的小儿喘息急性发作及危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探讨了15例预防接种常规疫苗所发生的喘息发作的患者临床及其遗传素质、过敏体质在疫苗发生的变态反应中起到的作用及可能的原因.结论:常规接种疫苗可以诱发喘息的发作,婴幼儿时期是疫苗接种的重要时期,在免疫预防实施中,应注意认真阅读疫苗的说明书,仔细的询问个人过敏史及家庭过敏史,对部分可疑的高敏体质者,始终要注意到变态反应的发生的
目的:探讨清和煎剂治疗特应性皮炎(AD)疗效及对血总IgE和EOS计数的影响.方法:特应性皮炎临床严重度进行评估采用SCORAD计分系统:瘙痒程度进行评估采用视觉模拟尺度评分法(VAS);血清总IgE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结果:清和煎剂治疗AD患者34例,治疗6周后SCORAD积分和VAS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总IgE和EOS计数明显下降(P<0.01).在降低
目的:观察加减胃苓颗粒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E、IL-4及INF-γ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加减胃苓颗粒治疗该型慢性荨麻疹的机理.方法: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7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口服加减胃苓颗粒前后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总IgE、IL-4及INF-γ水平.结果:73例患者治疗前IgE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前患者血清总IL-4、INF-γ水平分别明显高于、低于对照组(P均
为了解我国化妆品过敏的斑贴试验情况,对皮肤科门诊378例做了斑贴试验的皮炎湿疹类患者中可疑化妆品皮炎患者的斑贴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论:(1)化妆品皮炎在我国也不少见,引起可疑化妆品过敏最多的是面霜和染发剂.(2)首位可疑化妆品过敏的变应原是芳香混合物.(3)标准变应原斑贴试验中的化妆品相关变应原是诊断化妆品过敏的有用工具,对咪唑烷基尿素、对苯二胺、对苯类或芳香混合物等化妆品相关变应原过敏多提示可
目的:探讨过敏疾病患者的教育与管理.方法:通过过敏之家活动,强化过敏之家重要意义,发挥专家教授作用和讲解过敏疾病防治知识.结果:抓住一个关键更新过敏疾病的概念,减少医源性误导;围绕一个中心积极的预防过敏疾病,突出一个重点正确治疗过敏疾病,凡参加"过敏之家"活动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过敏疾病患者逐渐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自我管理体系,使防治工作逐步趋向规范化,使患者由过去的被动防治转变成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