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湿疹皮炎斑贴试验分析

来源 :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第二次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198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常见致病因素.方法:采用北京医科大学提供的标准筛选抗原斑贴试剂盒进行斑贴试验.结果:103例患者硫酸镍阳性率最高,占30%(30/103).其余阳性率较高的依次为芳香混合物21%(22/103),重铬酸钾10%(11/103),对苯二胺10%(11/103)皮质类固醇组分9%(10/103),环氧树脂8%(9/103)等.结论:硫酸镍、芳香混合物、对苯二胶是皮炎湿疹彦类皮肤病致病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在1988年到2004年期间由国际原子能机构发起组织亚太地区(IAEA/RCA)外照射剂量学国际比对,比对分三个阶段进行.本文重点介绍第三阶段的两轮比对结果,第一轮受照的剂量大约在3 mSv左右,Hp(0.07)比对结果偏差在-32﹪到+3﹪之间,Hp(10)比对结果偏差在-34﹪到-7﹪之间.第二轮受照的剂量在0.3 mSv到30 mSv范围内,Hp(0.07)比对结果偏差在-10﹪到+2﹪之间
中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称之为脑血管意外.然而脑血管意外包括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中医对中风有中经中络、中脏中腑之分.但在临床实践中,中经中络大多同时出现,中脏中腑亦有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划分,只是在症状上有轻重不同而已.因此,将中风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多为脑血栓形成及脑栓塞、脑血管痉挛;中脏腑一般为脑出血之类.中经络与中脏腑分为虚、实、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50例,结果有效率达80﹪,远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60﹪.并分析了中医治疗的机理。
中风(脑血管病)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由于我国的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与致残率之高,故本病已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现代医学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中风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中风致残人数却明显增加,近几年中风疾患有向中壮年发展的趋势.此病不但使病人遭受极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为寻求防治中风的有效方法,笔者从2000年7月~2004年12月自拟扶正归元汤加减治疗中风病50例,取得了满意的
目的:旨在匡正现阶段中医大专院校使用的"七版教材"、关于中风病概念的认识.方法:运用、经典与历代名家对中风的论述,多视角、多层次,探讨了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结论:中医中风病名,要以一级病证分类为经,以二级证型或历代医家特色辨治方法为纬;或者按照ICD-10神经内科疾病分类,逐项研究其中医的辨病辨证论治规律,以免产生含糊不清的中医病证概念。
本文运用文献调研、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生物统计学分析、方案制订、专家咨询、多中心临床评价等步骤和方法,对中风后遗症的发病机制、基本证候及其与主症、合并病症的相关性,中医证候的计量诊断方法,中医的诊断、治疗、康复、护理与疗效评价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形成中风后遗症的中医诊疗方案,并经临床验证评价,为中风后遗症的中医药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观察脾气虚证患者血浆和胃窦组织中生长抑素(SS)、胃动素(MOT)、胆囊收缩素(CCK)的含量,认识"脾虚失健运",并为其临床定性定量地辨证施治提供新依据.方法:辩病与辨证结合,选择西医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胆汁返流性胃炎等,中医诊断诊断为脾气虚证、肝火上炎和胃热证者.各证辨证符合"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1986年)及《中医诊断学》的诊断标准.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其血浆和胃窦组
古代医家已认识到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赖于脏腑机能活动的变化.据此中医以脏腑为纲,在对病证的定位、诊断、论治基础上创立了藏象理论,并认为它足中医基础医学理论的核心之一,是辩证论治的理论基础,贯穿中医各科医疗实践的全过程,藏象理论将脏腑生理功能依社会职能分工进行类比,如"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十二官相使,不得相失."对病证进行了规律性总结:病机十九条: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
万古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本文从其化学性,药物动力学、排泄、作用机理、抗菌活性、不良反应、耐药机制及耐药的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哮喘和变态反应性鼻炎最为常见.这二者具有基本相近的内外发病因素和发病机制,基本治疗原则也有许多相同之处.本文从讨论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特应性体质和中医体质证候相关性的遗传特性基础出发,分析了变应源与风邪异气为病、呼吸道变应性疾病发现机制与中医病机理论、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原则及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常用中药药理等在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防治实践中的应用问题.作者认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