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裂缝性油藏水平井调剖技术的认识与探索

来源 :2016低渗透油田堵水调剖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u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河油田位于甘肃鄂南镇泾油气勘查区块中部,主力长8层平均渗透率0.48×10-3μm2,孔隙度10.07%,属于超低—特低渗透油藏,以水平井分段压裂开发为主.HH12P18井组为该井区第一个水平井注水试验井组,于2014年5月开始注水,初期见效增油快,但后期一、二线井5口井中有4口井因强水窜关井.室内测试天然岩心最小启动压力梯度0.0418MPa/m,临界压力梯度高达17.085MPa/m,目前条件下无法启动基质地层,窜流以人工加天然相互沟通的裂缝为主.针对这种复杂的网络水窜情况,提出了"不稳定注水+周期调剖"堵窜思路,即利用周期注水的毛细管渗吸效应,使得基质中剩余油渗流至裂缝中,然后利用周期小剂量调剖,逐级启动不同级别裂缝中的剩余油.2015年6月对HH12P18井进行调剖施工,采用分散相VEG黏弹体暂堵+连续相冻胶充填的堵剂组合方式封堵天然裂缝.通过调控压力,先后注入保护液40m3,VEG黏弹体6t,冻胶300m3.调剖后水井油压提高了3MPa,井组含水率平均下降14%,日增油近3t.该技术解决了复杂网络水窜的难题,是分段压裂水平井调剖的一次有益探索.
其他文献
新疆石西油田A区块清水河组平均孔隙度为14.6%,平均渗透率为12.9×10-3μm2,属于低孔低渗油层.由于长期注水开发导致油藏层间、层内以及平面矛盾突出,形成的低效无效注水循环场,低渗透层难以得到很好的动用,严重影响注水驱油效率.为了更好地挖潜低渗透层的油藏潜力,提高区块油层动用程度,采用以SR-3柔性转向剂为主、体膨颗粒为辅的多段塞深部调驱技术对水淹区域注水井实施调剖.利用体膨颗粒的强封堵性
针对低渗透裂缝型油藏注水开发中存在的含水上升快,局部注水指进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以"聚合物交联弱凝胶+预交联强吸水凝胶颗粒"的复合深部调驱体系进行调驱.聚合物交联弱凝胶为乌洛托品、间苯二酚复合交联而成,在60℃、120000mg/L的条件下成胶黏度为8000mPa·s,且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而预交联强吸水凝胶颗粒为丙烯酰胺、丙烯酸的共聚体具有较好的吸水膨胀性,在上述条件下可吸水膨胀约15.4倍,复
长庆油田目前进入稳产期,堵水调剖作为一项重要稳产手段,年工作量近500口。如何通过利用含油污泥进行调剖,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找到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是值得探索研究的问题。本文围绕新型油泥调剖体系研发、注入工艺优化、专用注入装备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选取安塞油田杏河区块清罐油泥,通过室内大量实验,研发的SG-1体系油泥携带量由8%提升至15%~20%,成胶黏度提升至38000mPa·s,有效期延长至8个
随着近年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措施重要性日渐突出,调剖井数逐年增多,年调剖500余井次,对应油井2000余口.现场质量监控和效果分析评价成为方案优化的重要基础工作.针对人工效率低,标准不统一,现场存在睡岗,堵剂质量等问题,开展了现场实时数据监控和效果分析系统的研发.最终目的,建立"选井—现场施工参数—堵剂配方—效果评价"的整体循环回馈机制,形成经验数字化,成果有形化的调剖辅助设计系统.目前,已完成现场
长庆油田早期开发的三叠系低渗透主力油藏已进入中高含水期,自然递减加大,平面矛盾突出.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水驱状况和剩余油分布日益复杂,油田稳产难度不断加大.如何扩大注水波及体积充分动用剩余油成为改善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关键.针对传统聚合物驱技术中聚合物线性高分子应用油层渗透率下限高(100×10-3μm2)、耐盐性和抗剪切性差等问题,以深部调驱扩大波及体积为主要目标,提出了聚合物微球改善水驱提高采
西峰油田属于典型的低渗透油藏,裂缝、微裂缝发育,2000年投入开发后注入水沿裂缝方向快速推进,造成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油藏递减大,严重制约了该油田长期稳产.为有效降低西峰油田自然递减速度,提高油藏开发水平.2004年以来在三叠系长8油藏持续开展堵水调剖研究与应用,针对该油田见水方向复杂、注水压力高等问题不断优化调整调剖工艺,在对比同类油藏堵水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储层特点与裂缝水窜特性,采用室内评
西柳10断块位于饶阳凹陷蠡县斜坡西柳北构造,具有高温、低孔、低渗透、原油物性差的特征,注水开发后层间、平面矛盾突出,含水上升较快,油井普遍高含水的问题.为实现断块的持续稳产和提高采收率,采取了深部调驱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总结分析不同体系的驱油机理、见效特征和实施效果,系统评价断块深部调驱的适应性,提出了凝胶(封堵能力)与纳米微球(耐温性、深入运移)特性相结合的耦合深部调驱技术,矿场应用取得了显
新疆彩南油田D区块八道湾组油藏平均孔隙度为20.5%,平均渗透率为138.6×10-3μm2,属于中孔中低渗透油层.受油藏层间、平面非均质等因素影响,导致油藏层间、层内以及平面矛盾突出,严重影响注水驱油效率.由于常规的调驱技术注入性能差、稳定性能差,导致调驱剂无法深入地层,调驱封堵半径小、措施有效期短.因此,针对区块的油藏发育特点及注水开发特征,采用体膨颗粒"堵"为辅,柔性转向剂SR-3"调"为主
H油田TⅠ油组为典型的层状边水背斜中低渗透砂岩油藏,纵向发育TⅠ2、TⅠ3两个含油小层.TⅠ2、TⅠ3小层由于层间矛盾突出致使注入水利用率低、无效循环现象严重、自然递减加快,稳产难度大.为改善开发效果,近年来在搞清井间剩余油分布和注水优势通道情况的基础上,采用耐温抗盐性能突出的纳米微球、体膨型颗粒、改性聚合物冻胶及改性聚合物凝胶等4种调驱剂,并根据油水井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体系组合,在油组优选剩余油
油田开发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开采的技术难度越来越大.由于长期的水流冲刷,同时受油藏沉积环境及非均质性的影响,层间、平面矛盾越来越突出,单层注水突进现象严重,导致低渗透层难以得到有效动用.新疆风城油田X区块八道湾组油藏平均孔隙度为16.6%,平均渗透率为14.71×10-3μm2,属于低孔低渗透油藏.随着油田不断注水开发导致油藏层间、层内以及平面矛盾突出,低效无效注水循环严重,区块已大面积水淹.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