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寐患者的问诊技巧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o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寐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和症状之一,中医辨治不寐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围绕不寐这一主诉进行有目的地询问以准确把握不寐的发生发展、诊治经过和病因病机是临床问辨思维的综合体现。本文针对不寐这一疾病进行问诊技巧的探讨,以期为提高临床诊疗效率和诊治疗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弦脉脉诊信息的变化特征;从“病脉结合”的角度为中医传统脉象的可再分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正常弦脉和高血压弦脉、乳腺增生弦脉、颈椎病弦脉4种不同状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高精度机械手中医脉诊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对其脉诊信息采集,采用“脉诊数据库-管理、建模、统计分析平台”对脉诊信息进行预处理、周期划分和参数提取,使用主成分分析、最小二乘(LS)识别和套索(Lasso)识别3
目的:观察苗族与汉族人群舌、脉图像参数的变化特征,分析相关图像参数,从而寻找舌、脉图像参数的变化规律,客观评估苗族与汉族人群的差异性。方法:运用上海中医药自行研制的中医舌诊及脉诊数字化检测仪采集苗族与汉族人群的舌、脉的图像,并进行数值的提取与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结果:①汉族人群舌色参数R、G、B值大于苗族人群;汉族人群苔色参数R、B值大于苗族人群苔色参数;苗族人群的舌苔指数分析中
面色诊是古代医家运用天人相应整体观及阴阳学说,按五脏配五行五色的理论,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渐形成的独特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望面色及光泽。面色受各种非疾病因素影响,可发生的色泽变化,面部望诊作为望诊主要内容在中医望诊中占重有要地位。传统面部光泽判读,主要是依靠临床医生主观评价,缺乏客观化数据支持,本研究对面部光泽研究客观化方法研究进行概述。
望诊是中医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尤其是面部色诊,对疾病病位、病性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为辨证论治、疗效评价提供依据。由于中医望诊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色诊客观化是四诊信息规范化的必由之路。本文综述了色诊客观化的研究现状,并对目前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前景展望。
目的:探讨抑郁症“肝郁脾虚证”伴发消化道症状的病机特点和消化系统主症.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以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搜集抑郁症患者的病史资料,开放式采集调查医生的经验辨证,探索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的分布情况;分析抑郁症伴发消化道症状的病机,研究抑郁症肝郁脾虚证伴发的消化系统主症.结果:抑郁症的证候分布中肝气郁结证52例(37.68%)、肝郁脾虚证19例(13.76%),即肝郁
中医心理学知识是与整个中医学体系融为一体的,在中医四诊技能操作中存在很多的应用。中医心理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帮助医学生掌握医学知识和医学技能,应作为一种基本技能被普及强化,中医心理学学科的发展应从中医基础教育开始。
通过对《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中诊脉方法相关术语的构词方法、翻译方法及具体名词术语英译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两部标准中诊脉方法相关术语英译的优缺点,以期为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工作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