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M6双参数云微物理方案在GRAPES_Meso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hl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WDM6(WRF Double-Moment 6-Class)双参数云微物理方案引入到GRAPES_Meso(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_Meso)模式中,对2012年7月21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特大暴雨进行模拟,将预报结果与实际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对2012年7月4日华北地区的中、小雨降水过程进行模拟,将WDM6方案、WSM6方案和CAMS冰相方案模拟的24小时降水量结果与观测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1日00时,分别采用WDM6方案和WSM6方案的GRAPES_Meso模式,模拟的24小时和6小时降水量结果基本一致;WDM6方案降水量预报结果和实际观测资料相比,WDM6方案能正确预报全国范围内的降水区域,对北京地区的降水中心落区预报虽有偏差,但对北京西南地区的强降水,不论是分布还是量级都能很好的预报.分别采用WDM6和WSM6两种方案,对21日北京地区(39.6°N~44.1°N,115.0°E~117.1°E)的冷凝物混合比进行模拟.冷云降水过程中,两者对雪、霰和云冰域平均混合比垂直分布情况模拟结果大致相同;暖云降水过程中,由于两方案中云水向雨水开始转化条件不同,使得云水和雨水的域平均混合比模拟结果略有不同,但空间和时间上云水和雨水域平均混合比分布规律大致相同.WDM6双参数云微物理方案的引入,使得GRAPES_Meso模式可预报云凝结核、云滴和雨滴的数浓度;对21日00时起的24小时模拟结果分析,可大致了解此次北京地区降水过程中三者数浓度的变化和分布规律.将WDM6方案的预报结果和CAMS冰相方案对比可知,此次降水过程中,WDM6方案对降水量的预报比CAMS冰相方案更准确,且其对雨滴数浓度的模拟更符合实际情况.对2012年7月4日华北地区数值试验模拟结果分析可知,WDM6方案比其它两方案对小雨降水过程的模拟情况要好.由两个例的敏感性试验可知,无论强降水还是弱降水过程,随着云凝结核数浓度的增加,云滴数浓度都会增加,雨滴数浓度都会减小;降水量都会减小,云水路径都会增大,在云凝结核数浓度刚大于100cm-3时变化尤为明显,随后趋于稳定,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引入WDM6双参数云微物理方案后的GRAPES_Meso模式能较好地对降水量、混合比、数浓度等进行模拟,且预报结果与WSM6方案模拟结果、实际观测资料大体一致,并对小雨降水情况模拟更准确.所以,WDM6双参数云微物理方案或许可以作为GRAPES_ Meso模式备选方案之一.
其他文献
本报告主要讲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近地空问环境重点实验室日地物理组及其合作者在日冕物质抛射相互作用及其空问天气效应研究方面的进展。利用美国日地关系天文台(STEREO)卫星,Shen et al研究了爆发于2008年的两个日冕物质抛射的相互作用过程,并首次提出日冕物质抛射这种大尺度等离子团的相互作用可能为超弹性碰撞。研究表明:在两个CME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系统总的动能增加。这种超弹性碰撞可能
会议
本文根据海底4C地震数据的特点,结合ERTM的成像原理,通过模型实验分析海底4C地震数据ERTM 中虚假成像的产生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消除虚假成像的策略.通过2D均匀弹性各向同性模型实验,震源为fm=40Hz的Ricker子波,采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模拟地震波场的传播,空间差分网格为dx=dz=5m,时间采样间隔t=1ms,采用PML边界条件来处理边界。通过模型实验分析出了反传波场中非物理波场的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根据Aura卫星微波临边探测(MLS)2.2、3.3版水汽和臭氧廓线,本文采用线性内插方法,将夏季在青藏高原(西藏的那曲和拉萨)及其周边地区(云南腾冲)通过冷冻霜点仪(CFH)和电化学反应池型(ECC)探空仪分别测得的水汽和臭氧数据插值到与卫星产品规定的气压高度进行比较分析,以检验MLS水汽和臭氧廓线产品.结果表明:MLS2.2、3.3版水汽相对误差在100hPa的对流层顶附近分别为(9.8±46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微波矢量辐射传输模式,该模式包括大气吸收模块、粒子吸收和散射模块、地表发射率模块和矢量微波辐射传输模块,可模拟任意频率的大气光学厚度、云水和云冰的吸收和散射、地表发射率和任意频率的向上和向下辐射值及亮温.该模式在晴空情况下与单次散射模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该微波矢量辐射传输模式可用于模拟已有的微波传感器的观测结果,也可用于新的微波传感器的通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