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脑瘫造成的残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脑瘫儿童平衡控制能力下降造成跌倒几率大大增加,进而导致其严重损伤甚至死亡。常规改善平衡控制能力的训练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肢体的运动、平衡及协调功能,但训练过程中不能充分调动患儿积极性、主动性,存在患儿主动参与训练不足等缺陷。Biodex训练作为结合趣味性的平衡训练方法,强调神经肌肉反馈控制的主动训练理念。研究发现,该训练方法具有提高脑卒中病人平衡及步态功能,预防预防跌倒的功效,是提高平衡控制能力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拟运用专业的平衡训练系统对脑瘫儿童进行纵向干预训练,探讨平衡训练与常规康复训练对平衡控制能力的影响,为脑瘫儿童的康复提供参考依据,以指导患儿更科学更有效的康复训练。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拟选取7-12岁脑瘫儿童共50名,均为粗大功能Ⅰ级,病症轻微,行走不需要辅助器械,能够独立完成一切日常生活能力。受试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在年龄、身高、体重,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2.训练干预对照组脑瘫儿童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手段,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步行以及重心移动等训练。实验组脑瘫儿童除了接受常规康复手段中的(1)-(6)中的干预外,还接受30分钟的平衡能力训练。平衡能力训练采用美国生产的Biodex平衡训练系统中的平衡模式训练,包括稳定性极限训练、迷宫控制训练和随机控制训练三个模块。平衡训练与常规康复训练周期安排均为16周,每周3次,每次2小时。3.平衡控制能力测试(1)功能性Berg平衡量表测试(Berg balance scale,BBS):应用Berg平衡量表测试受试者干预前后功能性平衡能力的改善情况。(2)静态平衡能力测试:应用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受试者睁眼与闭眼状态双脚静态站立进行数据采集,采集频率为500Hz。测试指标包括:睁眼(DLO)和闭眼状态(DLC),足底压力中心在左右方向最大动摇径(Dx)、前后方向最大动摇径(Dy)、移动总路程(Lng)和包络面积(Area)。(3)动态平衡能力测试[6]:应用德国Blance-check动态平衡测试仪进行测试。测试指标包括:平衡得分(Score)、最大旋转角速度(MRS)、平均旋转角速度(ARS)。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实验中的所有测试结果均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应用Multivariate ANOVA分析各因变量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应用Bonferroni对各因变量进行事后检验。显著性水平设置为0.05。研究结果:1.组内平衡能力比较结果结果显示,两组受试者功能平衡测试Berg干预后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静态平衡测试Co P在睁眼与闭眼状态下Dx、Dy、Lng、Area干预后值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动态平衡测试干预后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5)、ARS(P=0.01)、MRS(P=0.002)干预后值显著小于干预前。2.组间平衡能力比较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各指标组间对比结果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2)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52)。干预后实验组Dx-DLO(P=0.000)、Dx-DLC(P=0.001)、Dy-DLO(P=0.020)、Dy-DLC(P=0.000)、Lng-DLO(P=0.031)、Area-DLO(P=0.024)显著小于对照组。干预后实验组动态平衡得分Score(P=0.015)显著高于对照组,ARS(P=0.037)与MRS(P=0.012)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结论:综上所述,16周的平衡仪干预和常规康复干预均可以有效的提高脑瘫儿童身体平衡控制能力,并能够降低跌倒的风险;而前者对静态及动态平衡控制能力干预效果更好。本研究数据可以为脑瘫儿童的康复提供参考依据,以指导患儿更科学更有效的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