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奠相关论文
北宋时期,雅乐制度历经多次改革.徽宗即位后,为使祭祀乐舞合乎《周礼》制度,命蔡京等创制大晟乐,并颁行于天下.同时,为实现以国子......
孔庙,是祭祀孔子、传承儒学的神圣场所和文化载体。在我国,古代的孔庙按性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建于孔子故里的孔氏家庙;一种是建于......
摘要:日本近世宫廷祭孔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史料调查表明,自日本元文年间(1736—1741)开始,宫廷在释奠上丁日举行儒学讲经及赋诗活......
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到山东曲阜孔府考察。在孔子研究院,他看到了有关《论语》和《孔子家语》的两本书,在随后的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
一般认为,作为今日西安碑林博物馆馆址一部分的西安孔庙,始建于北宋,其前身为北宋京兆府孔庙。其实,北宋京兆府孔庙与唐长安国子监......
"乐"在儒学中是与"礼"并列、受到同样尊崇的领域。尽管如此,"乐"的内容却十分模糊,因为没有具体的乐曲及演奏方法的记录,自古以来......
典籍所载“释奠”本质上是一种依次陈列祭品的活动,该活动与甲骨文“寻”卜辞之“俘虏类”最为契合,他类亦多可据以通读,二者存在......
释奠是魏晋以来由皇帝、皇太子倡导推行的国家级学礼,以尊师崇圣为宗旨,倡导了当时以及后世的崇儒学风。南朝的释奠丰富详备,且讲且奠......
从道统说的形成与释奠仪的开展可以看到朱熹的学术思想、心志理念与具体礼仪开展之间交相并进的特点。朱熹的沧州精舍祭祀实现了二......
地方释奠礼仪的遵行与庙学体制直接联系在一起。唐宋时期,在释奠仪制日趋规范、完备的同时,随着庙学体制的构建和全面推行,释奠礼仪逐......
从本质上讲,历代中国祭祀孔子,都是以其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对待的,文庙祭祀礼仪当然首先在于尊崇孔子,同时,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尊重以孔......
“释奠礼”是中国古代学礼制度的核心内容,唐代是其最终定型的阶段,此后“文庙”释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其影响及于东亚诸国......
释奠是中国古代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仪式。8世纪初,日本模仿唐朝建立大学寮制度,释奠被引入日本。8世纪中叶,吉备真备借鉴《大......
祭祀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圣贤的释奠仪式起源于中国,后传到了朝鲜和日本,在不同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尤其在不......
我国现行教师节的节期,因缺乏特定文化内涵,自2004年开始便受到各界人士的持续非议,并被建议改至孔子诞辰日。2013年底,国务院法制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