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澄清相关论文
小说《大刀记》以“大刀”为叙事核心,围绕大刀精神的内涵及生成,书写了一部中华民族斗争和苦难相伴而生的历史史诗.其对中华民族......
郭澄清《大刀记》的两个版本,其史诗性的文化品格有着巨大差异。经过主流意识形态置换和删节后的《大刀记》,把初稿本第一部删节成了......
郭澄清的小说《大刀记》在出版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获得了门槛极高的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青睐,并在1975年底获得通过。在改编的过程中......
作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短篇小说的优秀作家之一,郭澄清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郭澄清的小说能从纷繁的农村生活......
<正>在中国,一千五百多年前,葛巾短褐的陶渊明吟成《桃花源记》,后世文人争相企慕、追和。从文化生成的角度看,"桃源"不是一个普通......
<正>由《山东文学》、《小说选刊》、《齐鲁晚报》和宁津县委、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郭澄清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大奖赛"已经胜利落幕......
<正>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孕育一方文人。运用自己独特的笔墨书写家乡文化的作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
在"十七年"文学中,郭澄清的文学创作历程,如果按照一般的文学创作来看,显然有些不合"规律"。因为自1962起至1976年这段时间里,在很......
郭澄清的创作像柳青、浩然等作家的创作一样,是当代文学面临的难题之一。郭澄清最著名的作品是长篇小说《大刀记》,小说写作于特殊......
郭澄清是善于叙述“新国民性”的小说家。在17年文学的格局中,他的文学叙述是对山西作家群与陕西作家群的综合。在叙述内容上他几乎......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提出的“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物体”的命题,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涵义。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按照美的......
郭澄清以其早期的短篇小说和成熟期的《大刀记》而跻身中国当代文学名家行列。但是由于所谓“文革文学空白论”,重写文学史反而对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