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邪相关论文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药效,正如前人所云:“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
2005年全国第6届张子和学术研讨会上,全国张子和研究会筹委会秘书长杨建宇教授指出:"湿"在张子和攻邪学派中有举足轻重之重要地位,......
“随其所在而攻之”是吴鞠通治疗温病的重要原则,源于“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1].吴鞠通秉承仲景之旨,将其运用于......
以张从正为代表的攻邪派与以薛已为代表的补益派是中医学术发展史上的两大派别,这两大派别的学术主张针锋相对,但在中医学中均有着......
人们常说“药食同源”,“源”在哪里?中医认为,任何一种药物或食物,都具有一定的气味,也即“四气五味”。它决定着某一种药物或者某一种......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痛、腹泻、反复粘液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以结肠粘膜慢性弥漫性炎症为病理表现的一种消化道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
<正>大黄味苦色黄,气味浑厚,入五脏之经,兼入气血,有活血化瘀,攻邪去毒,祛腐生新的作用,分生大黄和熟大黄、酒大黄,生大黄攻邪作用......
<正>临床上每遇慢性肾脏病之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的患者,蛋白尿经久不消,血尿持续存在,或血肌酐渐次升高,虽病机上之本虚标实有证可......
《儒门事亲》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所著,主要论述了张子和攻邪的学术主张及独特的治疗理论。张子和不局限于传统的汗吐下三法,......
与单纯放化疗治疗相比,中医药结合化疗治疗肺癌有毒副作用小、效果温和持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优势。文章阐述了肺癌主要的病因......
问:小柴胡颗粒功效有何?答:小柴胡颗粒的组方出自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创立的治少阳病经典名方——小柴胡汤。原方由柴胡、黄芩、人......
何梦瑶所著《医碥》对岭南瘟疫病的治疗有较详细的论述,对疫病的论述是在吴又可《温疫论》的基础上,对瘟疫病的治疗及传变、变证、......
以张从正为代表的攻邪派与以薛己为代表的补益派是中医学术发展史上的两大派别,这两大派别的学术主张针锋相对,但在中医学中均有着......
介绍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国三教授临床用药特点。王老治病用药,务求从整体出发,四诊合参,审查病机,以法治之;强调攻邪而不伤正,正气是......
"必齐"一词见于《黄帝内经》,注家多阙如。清代小学家或以之为"必资"之假,或目之以"火齐"之讹,议论多歧,殊无定论。盖"必齐"既与"汤液""醪酒"并......
许尤琪教授认为,胃癌的病因病机为长期饮食不节、情志抑郁、劳倦内伤或感受邪毒而致脾胃虚弱、胃脘食积气滞、痰凝血瘀、结而成症......
期刊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金代雎州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人,约生活于公元1156 ~ 1228年,享年72岁.张氏随其父学医,又酷好读书,喜爱吟诗,......
张从正师承河间刘完素认为"治病重在驱邪,邪去则正安,不可畏攻而养病",基于此创立了"六门"、"三法"学说。蛇串疮是一种在皮肤上呈......
<正>"随其所在而攻之"是吴鞠通治疗温病的重要原则,源于《金匮要略》"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1]。吴鞠通秉承仲景之......
<正> 李××,男,38岁。1987年5月13日诊。住院号52181。近一月来,腹部胀满,午后发热。患者原有结核性胸膜炎病史,曾用链霉素、异菸......
<正>2005年全国第6届张子和学术研讨会上,全国张子和研究会筹委会秘书长杨建宇教授指出:“湿”在张子和攻邪学派中有举足轻重之重......
魏品康教授是上海市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军队中医师承制导师,长期致力于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病的临床工作,尤其擅长对胃癌的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