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制改革相关论文
在深入研究美国现代化历史进程时,我们不能忽视美国文官制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使美国在十九世纪末形成了高效串的行政......
“庚子之变”后,清政府为维持其统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统称为清末“新政”。宪政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从清末宪政改革的成......
近年来学界关于晚清官制改革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其中包括中国近代官制改革的分期 ,总理衙门的评价 ,戊戌维新、清末“新政......
1906年清朝官制改革之后,以省为单位在全国推进地方司法改革。边疆省份应否实行特殊政策,成为中央政府与边疆各省督抚之间一个既有......
清末直省会议厅的设置,标志着行省政务决策模式由督抚独断和幕友私人参谋向近代行政合议制的转换。光宣之际各省会议厅设置后,起初......
金源氏一朝一百二十年间,政制的改革主要是在金熙宗和金海陵王时,金世宗虽力诋金海陵王,而制度方面竞“世守而不敢变焉”。降至金......
东北是清朝的发祥地,又是满、汉、赫哲、锡伯、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多民族聚居的边疆重地,因此,清政府从康熙朝起,特置军府......
在经历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甲午之战、庚子之乱和日俄战争后,那些舶来的共和种子在中国四处播撒,而且一旦扎根生长,便再也无法扼杀......
缘于西方的礼拜习俗的星期休息和24小时精确计时,使人们作、息区分,做事定时,效率增加,以往顺乎天然的生产、生活习惯发生了根本性......
<正>迫于时势,遭遇庚子事变的晚清政府开始亦步亦趋地启动清末新政,与短短几年前血腥镇压戊戌变法相比,确有讽刺或"遮羞"的意味,故......
1904年6月7日夜,28年前断然绝交的张謇和袁世凯师生二人再度言欢,主题事关国体。临别学生捻须送客,一语点透题眼:“有朝一日……世凯出......
商务议员存在于20世纪初期发生的一场重要的变革运动中,因商部为了推行新政、振兴实业而设立。商部希望通过设立商务议员来贯彻、落......
中国宪政的起步,始于百年前的清末预备立宪。对于清末宪政史早有前人详尽写过,但是似乎更多地关注抽象理论研究,更多谈的是一种抽象宪......
清末官制改革是在“大权统一于朝廷”的原则下进行的,根本没有触及到封建社会的根基,虽然通过改革,削弱了部分专制皇权,并没有形成......
清末官制改革始于1901年,持续至1911年清朝灭亡,是清末新政和立宪活动的中心内容之一。在此时期,清政府对传统的选官制度做了大量的改......
作弊捞财 1901年年初,清廷在流亡途中发布变法诏,宣布“世有万祀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决定向西方学习,实行新政。清廷认识......
清末官制改革中 ,清政府在内外力量的推动下 ,经过一系列的酝酿 ,出台并有限度地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旧有俸禄制度的措施和方案 ,以借......
清末新政是一场引进西方政治文明自强求富的改革运动,在教育、司法、宪政、财政等层面新政均有建树和失误.陆润庠认为,教育改革并......
广东地方官制改革是在清末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对地方行政体制所做的一次近代化努力.在最高行政长官两广总督的主持下,广东省级......
清末预备立宪基本国策的确立,官制改革方案的设计,宪政编查馆的设立,与庆亲王奕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奕劻作为清朝最后一位被封......
立宪,即"建立宪法,以限制王权来治理国家"之意.最早提出立宪建国的是英吉利帝国.它于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后,便走上了发展资本......
官制改革是清末立宪的重大基础性和首要性工作。在内外交困时刻,清末统治者初步接受西方宪政理念,运用权力分立学说,改进中央政治......
清末商部设立后,不仅与传统六部矛盾重重,而且与新设的外务部也不能很好地处理关系,一时在职权运作上陷入窘境,这与商部创设时的保......
发生在清朝末年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机构设置以及官员任用、管理等制度的一系列改革,亦即官制改革,虽然过去了至少八十多年,但......
维新派官制改革政策策略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维新派的官制改革主要有设制度局和裁撤冗员,但他们在言行方面表现出过激......
熙宁官制改革是熙丰变法(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关系到变法的成败,同时又开启了元丰官制改革的前奏,地位之重要可见一斑.......
1907年4月,清廷下诏改革东三省官制,日本政府因其自身利益的需要在此问题上采取支持的态度,由此决定了代表日本官方立场的舆论机关......
清末官制改革是在来自西方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国社会矛盾十分突出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这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变化之一,是中......
清末官制改革是在来自西方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国社会矛盾十分突出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这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变化之一,是中......
1906年,清政府为筹备立宪的需要,进行了晚清时期规模最大的中央官制改革.在此次改革中有多个衙门被改组或裁撤,大批官员被裁汰.清......
官制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为敏感的部分.因为它既涉及到权利再分配问题,也关系到所有在职官吏的切身利益,同时又受......
丙午官制改革与清末政局袁亚忠1906年(农历丙午)9月1日,清政府发布“仿行宪政”上谕,明确宣示预各立宪“先行厘定官制”。以此为标志,清王朝最......
齐秀生博士的新著《社会环境与人才》一书,不仅首次对春秋战国这一历史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环境与人才问题进行了整体性的研究,系统分析......
晚清政府欲从改革官制入手推动立宪,结果官制改革遭遇了来自官僚群体的强大阻力,在最高统治者慈禧立场转变之后,官制改革无可避免......
清末筹备立宪以官制改革为先,清末吏治不同于之前的也在于官制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是机构名称、职权的变化如增设新部、加强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