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幾相关论文
历史学在文化经验中展开。中国文化注重历史理性,由经验认识事物原理构成主要认知途径,故历史意识凝重,史学充盈于一切知识之间;欧洲文......
《文心雕龙》是文论,《史通》是史学,何以一部文论作品会对一部史学著作产生深刻影响?其具体影响又是什么呢?刘知幾在认真分析《文......
史学史是对历史学进行总结和反思的学科,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史学遗产极为丰富的国度,所以对中国史学史的学科构建和系统研究,是十分......
<正>当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显著冲击着社会文化的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可以说,信息革命已经影响了社会上每一个人的生活情境......
刘知畿的经史观一直是《史通》研究的热点,也是学术界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刘知畿是从史法和史义两个不......
全文一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总摄全文,提出问题,并简要解析通变思想与进化史观的基本内涵,为下文具体追溯两种思想的传承或演变过程以......
刘知的史学批评十分重视“随时之义”的阐发,在他看来,史书撰写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在史书中体现出“随时之义”,这成为了贯穿《......
刘知幾是唐代著名的历史学家,长期于史馆任职,然在景龙二年向监修国史萧至忠上书退职,提出了史馆修史“五不可”.此封辞职信在历来......
唐代史学理论家刘知幾率先提出了小说资料能否入史的问题,但他还是比较困惑,处于一种亦可亦不可、似可似不可的自相矛盾的境地。明......
自从20世纪90年代“史学批评”研究逐渐展开以来,因其对历史学学科建设意义的不断彰显,被关注的程度持续提高,尤其在史学理论研究......
章学诚与刘知幾、郑樵,吾国传统史学之三大评论家,《文史通义》与《史通》、《通志总序》亦相应为传统史评之三大名著.三人中,刘知......
刘知幾在经学居于主导地位的时代,重新审视作为“五经”之一的《春秋》,以之为史,具有独到的历史眼光和可贵的批判精神。他既注重......
断限,亦称限断,主要是指历史记述的起讫年代和范围。唐以前史家关于断限的认识主要基于历史撰述的基本需求,而其实践也主要是针对......
史表是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重要体例,与本纪和列传配合使用,可以使历史脉络更加明晰。清末民初学者刘咸炘在讨论史体时,对史表......
刘知畿的史学理论巨著《史通》分为内、外两篇,全书的结构形式具有典型的子书特点。就论述内容而言,《史通》具有外篇言事、内篇言理......
章学诚是清朝乾嘉时期著名学者,乾隆三年出生,嘉庆六年去世,即公元1738—1801年,享年63岁。他的主要著作是《文史通义》和《校雠通......
刘知幾通过对文、史流变的考察以及对文士之文与史家之文、文才与史才的辨析,指出史家之文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直事核,体现了历......
中国古代史学经历两千多年的发展,在自我表达方面形成了大量的概念。古代史家界定概念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直接定义、概括特征、举例......
<正>1982年时,作家徐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有关陈景润在数学上艰苦跋涉取得卓越成就的报告,引起轰动。其时正值"文革"结束......
本文将以刘知幾和章学诚关于《史记》五种体例歧异态度为研究对象,以刘知幾、章学诚关于纪传体《史记》五种体例的言论为依据,发现......
中国古代史学经过漫长的积累,逐渐形成一套“言之成理”的理论话语体系。这套话语体系,小到一个字、一个术语或范畴,大到一种言说......
《史略》是一部具有史学批评性质与一定史学批评价值的史籍专科目录,作者为南宋学者高似孙。《史略》有较高的史学与目录学价值,著......
全文一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总摄全文,提出问题,并简要解析通变思想与进化史观的基本内涵,为下文具体追溯两种思想的传承或演变过......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幾所撰《史通》是一部划时代的史学名著。刘知幾所取得的史学成就是与他在获嘉的经历分不开的。出任获嘉县主簿......
刘知栽在《史通》中经常提到“三史”,周一良先生认为这“三史”是指“旧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而非“新三史”(《......
"稽古"与"随时"是两个古老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古代史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那里,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跟古今......
唐代刘知幾的《史通》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专著。《史通》辨明史学源流,援经入史,阐明经史之异趣,史学最终从经学中挣......
"疏"和"密"是有关艺术形态与技法层面的重要范畴,饶宗颐先生谓刘知幾论史已标此二体,我曾在讨论晚宋词学"清空""质实"二分时引入此组概念助......
所谓《史通》有几个"亡篇"的说法,与史传记载不相符合,且自相矛盾之处颇多。这些篇名内涵丰富,关联甚广,在书内其他各篇多已有所论......
在刘知畿以比喻的方式提出"史才三长"论之后,无论是从理论探索上就这一理论的内涵与外延来说,还是从史学实践上直接应用这一理论来......
关于刘知幾史学的批判精神,学界多有论及,但由于时代的原因,以往人们对刘知幾批判精神的研究和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刘知幾的......
唐刘知幾在《史通》中对史著文辞有充分关注。本文利用文献学与学术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史通》史著文辞观作了较全面的研究。论......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与刘知畿的《史通》在史文关系、史学批评原则与方法、史家自身修养上的总结达到了史学理论的共通面向,尤其是......
刘知幾在《史通·补注》中对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提出了激烈的批评,长期以来学界认为这是对裴注的否定。事实上刘知幾否定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