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相关论文
中古汉语极度副词仍以单音节词为主,"最"、"至"、"极"三者使用频率最高,所占比例达90%以上。其中"最"、"极"源于"最高位(点)"义,"至"、"穷"源于"到达(终......
虢伯捱簋记载了虢伯捱随从穆王征伐东夷莱、鱼、渤、黑,以及胜利归来后于宗周举行燎祭的史实。虢伯捱簋对战事经过的叙述,既体现了......
《睡虎地秦墓竹简》作为出土文献,真实地保存了先秦时期的语言面貌,是我们研究汉语发展史的重要语料。文章对《睡简》中"疾、病"与"至......
周六下午,跟朋友一起从苹果园坐地铁回家,看见一对银发老人上车,就习惯性地拉着朋友起身让座。老人慈眉善目,笑眯眯地跟我们聊了起来。......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的“路径图式”为基础,对位移动词“至”、“到”、“达”的语法化过程进行详细考察,揭示其表达大量的主观义的来源......
粤方言中的“几”“至”大量地用于表示程度,该用法在普通话中仅保留在古语词中,已不常见于日常对话,但二者在粤方言中却是常用词......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1999年第三版校订重排本)内容丰富、体例完备、水平较高、影响很大。文章对庄子《逍遥遊(节选)》的八处错......
"至"和"往"两个位移动词在先秦时期都不及物,可到六朝却转成了及物。文章先对这一转变过程进行量化描写,指出:"至"早在西汉中期已......
作为度或当,"中"的基本义是"无过无不及",而"无过无不及"就是一种"极",其哲学的彻底性表现为不甘中游、力争最好,与折衷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三篇。《达生》演绎《养生主》义理,阐释庄学俗谛"达道全生"的养生之道,准确全面,更为丰富;同时像乃师......
在唐、明、清法律之中,词语以故或因包含三方面的指涉:兼含死亡原因和刑责理由的特定因素;间接的作用性原因;因果关系链。同样,至......
有关五脏“执两端”的思想,在历史上鲜有提及者。“两端”代表着五脏特性的两个巅峰状态,且“两端”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而......
契约文书也称契约,是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社会交往中形成的用以证明某种关系的原始文字协议或文字认定。我国契约文书的使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