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形互相关相关论文
微地震事件初至拾取是微震监测数据处理的重要步骤之一,其精度是微地震震源定位结果的决定性因素,影响后续的解释结果.前人利用互相......
2019年7月4日(UTC 17:33:49.04)加利福尼亚州发生Mw6.4地震,距离Ridgecrest大约11km,34个小时后(2019年7月6日,03:19:53.04),距Mw6.4前......
本文利用金沙江下游水库台网记录到的2016-2018年金沙江下游地区的地震数据,对这些地震进行了重定位、活动性参数、震源参数方面的......
中强地震余震序列地震目录编目是否完备、震源参数是否准确,直接影响余震序列特征分析、震后趋势快速判断和强余震预测等研究结果......
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运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4年景谷Ms6.6地震及其强余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对序列中2.0≤ML≤5.0共730个事件重定位得......
利用南北地震带南段密集流动地震台阵的观测数据,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拾取Pn波走时,应用滑动时窗相关法识别sPn震相,通过sPn与Pn震......
波形相关意义的"重复地震"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据Schaff和Richards(2004)对中国大陆及邻区的研究表明,其比例约占地震总数的10%甚......
2014年云南景谷MS6-6地震序列雙差定位及震源机制解特征研究...
摘要:利用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定位法对龙滩库区2006年9月30日至2013年5月26日发生的3 682次地震进行精定位,获得了精度更高的......
利用山东及邻区数字地震台网2001-2012年的地震观测报告及波形资料分析了沂沭断裂带及周缘地区的地震活动并利用识别出的重复地震......
运用双差定位法和波形互相关技术,对2003年6月5日发生的青岛震群和1974年以来的潍坊(36°~37°N,118°~120°E)地区发生的地震进行......
选取华北地区中部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741次地震事件的波形文件,读取P波初动极性以及P、S波震相到时.利用波形互相关技术,精确计......
本文采用基于波形互相关算法的双差定位方法对三峡水库地震进行精定位和地震活动性分析。首先使用双谱互相关方法分析了三峡库区加......
利用2013年10月—2015年6月山东乳山震群的地震波形资料,基于距离乳山震群最近的3个台站所记录的地震波形互相关系数c≥0.9的地震......
青藏高原向东的挤压和华南地块的强烈阻挡产生强烈的隆升作用,形成了地质结构和演化历史都十分复杂的龙门山断裂带。2008年汶川Ms8......
针对固定台接收到的小药量激发的人工震源信号信噪比低的问题,基于人工震源激发的相似性,采用相位互相关和相位权重叠加的方法检测......
利用天然重复地震观测地壳介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其精度主要受地震定位精度、重复地震位置不一致以及震相读取误差等影响,这限制了......
应用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地震定位法对红河断裂带北段1999—2015年发生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重新定位后残差明显降低,震中相......
随采地震勘探是以采煤机为震源的被动地震探测技术,由于采煤机是不断移动的、且其激发的是一种连续信号,因此常规数据处理方法无法......
以冀晋蒙交界区为研究中心,利用2010年1月-2013年5月冀晋蒙交汇区部分数字地震观测台网资料,通过波形互相关,获取研究区内台站对之......
通过理论地震图模拟,研究 sPn 震相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sPn 与 Pn 震相的初动极性关系在不同台站方位角呈现不同特点,基于 ......
1927年5月23日,甘肃中部的武威南沈家窝铺(今属古浪县)附近发生8.0级特大地震,此次大震是自1920年12月16日海原地震后,海原断裂周......
基于微地震记录偏移叠加的微震定位方法是通过对振幅叠加来提高微震信号的信噪比,无须拾取微震初至;但其叠加成像效果易受初至极性......
利用重庆数字地震台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地震波形资料和观测报告,选出5个研究区1 251个ML≥1.5地震进行波形互相关计算,识别......
基于广东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观测报告和连续波形数据,应用双差地震定位算法,对2019年10月12日广西北流-广东化州M_S5.2地震序列进......
根据互相关系数不小于0.8的波形互相关意义上重复地震的定义,利用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的乌什和巴楚台记录的区域地震波形数据,识别并研......
本文选取博阿断裂西段周围30km范围内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9个台站记录到的1 272次地震事件的波形记录,利用波形互相关技术从......
在非常规油气开发中,水力压裂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油气开采的效率。在压裂过程中,伴随着新的裂缝产生或已经存在裂缝的重新激活,会......
选取江西九江-瑞昌MS5.7地震序列2005年11月26日至2006年6月30日228次ML≥1.0的地震,利用基于波形互相关技术的Hypodd定位方法进行......
本文提出了时域多通道相关检测函数并用其计算波形互相关走时差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地震和余震序列共944个......
波形相关意义的“重复地震”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据Schaff和Richards(2004a)对中国大陆及邻区的研究表明,其比例约占地震总数的10%......
与大地震短时间内释放巨大能量不同,微小地震每次释放的能量较小,容易被忽略。然而,某一地区一段时间内微小地震的频繁发生,可能预......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MS5.7地震主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首先采用时间域互相关技术对波形数据进行处......
以不同类型微地震监测事件在波形相似性上的差异为基础,结合发生位置、走时规律和偏振方向等方面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波形聚类分析......
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唐山及周边地区2009年1月至2015年10月发生的4 115个中小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改进了初始定位精度,得到了更加准确......
基于云南省糯扎渡水库台网17个台站所记录到的2009年11月至2014年9月期间的5 247次地震的P波绝对到时资料和相对到时资料,以及波形......
三峡水库蓄水后在仙女山断裂北段附近发生了大量的中小地震,本文基于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期间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台网和流动台......
利用国家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时间跨度超过7年的连续波形资料,设定至少三个台站记录的垂直分量波形互相关系数大于0.8的地震对为......
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目录中的事件为模板地震,通过滑动窗口的波形互相关方法对布设在灌县—安县断裂周边17个流动地震台的连续......
与大地震短时间内释放巨大能量不同,微小地震每次释放的能量较小,容易被忽略。然而,某一地区一段时间内微小地震的频繁发生,可能预......
水库诱发地震的地震活动特征与地震定位研究是开展水库地震研究及危险性评估的重要基础。结合新丰江及龙滩水库的蓄水过程研究讨论......
一次地震发生后,人们首先关注的是这次地震发生的时刻,震中位置,震级大小,称为“地震三要素”。震级大小反应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水库诱发地震的特征与机理的研究是开展水库地震危险性评估的重要基础。龙滩水库蓄水前数字地震台网已正式投入运行,蓄水后在库区......
微地震监测定位是地球物理反演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它在矿山安全监测,水驱油等很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射线追踪出发,研究......
地震定位是地震学基本问题之一,如何提高地震定位精度是地震学研究重点。本文介绍地震定位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及进展,对目前存......
微小地震事件的研究工作应用领域广泛,在诱发地震监测、地颤动低频地震监测、地震预警等研究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微震事件的自动......
采用双差(DD)定位算法同时结合波形互相关(CC)方法,重新分析了北加州近20年(1984~2003)的数字化地震资料,将北加州地震台网(NCSN)现有地震目录......
本文致力于探讨在数字化地震监测大规模发展后,如何更好地将大量丰富的数字化波形信息应用到地震定位领域,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地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