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学相关论文
廖平与其他某些持保守立场对西方“深闭固拒”的儒生有所不同,他试图站在儒学的立场上去理解西方,诠释西学。这在其经学三变(大统......
<正>2004年11月,安徽省天长市安乐镇纪庄村发掘清理一座西汉中期墓葬(M19),出土木牍34方~①。《简帛研究2006》刊发《天长西汉木牍......
一 当今不少姓氏学名家,每每善于追根溯源,将中国仍在使用的绝大多数姓氏的源头追溯至遥远的传说时代,牵强附会地与传说中的三皇五......
姓氏的历史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如下三个大的阶段:一曰原始社会后期氏族部落时代的姓氏孕育产生期;二曰夏、商、周三代的姓氏发展,特别......
姓氏学及宗族谱系所涵盖的内容,从横向看,是宗族宗亲的符号,是维系血亲血缘的记忆符号;从纵的角度看,具有解读文化、历史、社会、......
<正> 2002年7、8月间,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据有关专家最新研究统计的结果,全国最大的三个姓氏是李、王、张,分别占总人口的7.9%、7.4%......
由李学勤任主编 ,童超、赫治清、卢俊卿任副主编的《中华姓氏谱》第 1辑 10卷 ,于今年 9月由现代出版社与华艺出版社联合出版。 10......
本文以中华彭姓源流研究为例,认为中华姓氏源流研究也属于中国社会史研究的范畴,因而这项研究的资料利用和开发也与中国社会史史料......
在中国,同姓人相遇,喜欢说“五百年前是一家”。不过,从姓氏学角度来看,这句话当不得真。中国的许多姓氏尤其是大姓来源复杂,即使......
<正>现代姓氏学认为,姓氏的“本体性”意义,首先是可证明的血缘性,其次是可追溯的系谱性,再次是不可知的先验性,最后,是可探求、可......
中国姓氏研究中的误区与盲点曹涛姓氏之研究,古已有之。建国之始,意识形态领域以阶级斗争为纲,姓氏归属于封建宗法思想范畴、研究者寥......
<正> 有关姓氏之学的书籍,在目录书上是归入史部谱牒类的。在魏晋隋唐时期,姓氏学——谱学——是与当时盛行的门阀制度互为表里而......
我国古代的改姓问题张书岩一、问题的提出姓产生于群婚制结束后母系社会。由于氏族间通婚的需要,各氏族就必须有一个使自己区别于其......
<正>姓氏是人根,是祖先魂,是凝聚力,是和谐剂。中华姓氏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它涉及到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社会学、人......
中国姓氏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即母系氏族社会,先有姓。至父系氏族社会始有氏。此后至春秋时代,氏尊而姓微。战国时代姓与氏......
有关诸葛亮两个问题的考释诸葛志一、诸葛氏复姓的由来关于诸葛氏复姓之由来,历来有二说,见《三国志》卷五二《诸葛瑾传》裴松之注引......
<正>姓氏是人的符号标志,又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历史文化现象。中华民族精神重现实、重今生。现实是历史的传续,今生是往昔的延伸,因......
乾嘉学者张澍为清代姓氏学的集大成者,他筚路蓝缕穷其一生研究中国历代姓氏,所著《姓氏五书》,体例严谨,珠玑贯穿,方法独到,既博且......
<正>姓氏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国语》中晋国胥臣言,"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是为姓氏之始。三代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