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迁移相关论文
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地区地震目录的统计分析,结合大地构造环境、地质构造特征和构造应力场特征,研究鄂尔多斯周缘地震迁移......
本文结合秦山三期几百次的仪表管应力计算,依据ASME标准,分析了重水堆核电厂仪表管应力分析的数学计算方法,详细阐述了用TUBING2.0......
1966年至1976年在华北相继发生的邢台、渤海、海城、唐山4次7.0级以上强震的震后异常与后续地震有某些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
通过分析门源—祁连地区强震后青海及邻区6级地震迁移特征,得出以下认识:(1)有2种基本模式:逆时针轨迹和顺时针轨迹。门源—祁连地......
东南沿海地震带可被划分为4条次级的NE向地震活动带,分别为滨海、汕头-惠来、河源-阳江和吴川-四会等地震带。分析了这些地震带上Ms≥4^3/4级地震......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s8.1级大地震是发生在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的低角度逆冲断层运动,特点是震源很浅,震中烈度达Ⅺ度,震害严重。......
祁连山构造带地震迁移活动研究表明,存在不同震级层次的地震迁移现象:①大震顺构造带迁移由东而西震级衰减;②中强地震沿构造带东、中......
从历史及现代两个时期对三省(鲁苏皖)交界区域地震活动特点、规律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从历史活动周期及小震空区空间演化特征,以不......
地震迁移活动是地震活动的一种普遍现象。经过对研究该现象的文献学习整理,发现前人的研究重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侧重于对迁移现象......
对1990年以来南北地震带南段发生的Ms5.0以上地震和北段发生的慨4.5以上地震的迁移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南北地震带南、北段发生......
岫岩 -海城 MS5.4地震序列分布范围较为集中 ,用平时使用的定位软件难以给出较为精确的地震参数。本文采用相对定位方法 ,利用辽宁......
20 0 3年 9月 2 7日在俄罗斯 (靠近蒙古、中国边界 )发生了 7 9级地震。作者在两年前对俄蒙中边界 7 9级地震作过中期预测 ,预测意......
本文通过对 2 0 0 4年 1 2月 2 6日印度洋 8 7级大震前 7级地震的分析 ,指出8 7级大地震前存在两支 7级地震条带。文中对两支 7级......
在分析了地震地质、物探、卫片等新的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在菏泽地震区地下隐伏着一条北东向深大断裂带。地震区内的解元集-小留集断裂......
20 0 1年 1 1月 1 4日在新疆 -青海交界地区发生了 8.1级大震。震中为 90 .9°E,3 6.2°N。本文对这次大震的粗略预测作了回顾 ,并......
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青藏高原西北于田地区强震后,地震迁移的空间分布,迁移特征,同时整理和分析与迁移地震相关的青藏高原主要活动......
为了分析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Ms8.9级大地震对中国大陆地震形势的影响,介绍了1935~1957年的苏门答腊-蒙古地震大迁移......
分析了燕山—渤海地震带历史与现代地震活动特征,讨论了地震活动在时间、空间以及应变能积累等方面的演变过程。认为燕山—渤海带......
通过分析2016年广西苍梧M_s5.4地震前华南地区地震活动图像及震中附近小震视应力时空变化,得到以下结论:苍梧地震前,震中250 km范......
地震活动的迁移是指地震沿着某一方向循序地发生,是地震活动总体无序中局部出现的有序结构。通过系统分析区域上典型的地震迁移现......
欧亚地震带及其与中国大陆相邻地域的地震活动和中国大陆地震之间存在有多种相关关系,这些相关关系对预测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趋势有一......
通过研究青藏高原地区地震的发震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发现青藏高原西北地区70%的6级以上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地震活动高潮时期,以青......
对1900年以来新疆地区4次M≥7.7大震序列类型、发震构造与震源特征、大震孕震阶段地震活动图像的动态演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探讨r几......
地震迁移早已被地震界所关注和研究,而陆上丝绸之路正是当前全球政治与经济关注的热点区域.在陆上丝绸之路,大地震发生的一个奇特......
地震迁移可广义化为构造事件的迁移。快速构造事件为地震,次快速事件可形成前兆。假使在昔日震中迁移始发地区出现了前兆,则可作两......
2011年3月10日中缅边境附近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Ms5.8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造成25人死亡,250人受伤,13万人口......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西北近海8.7级大地震,是一次浅源的海沟俯冲型板间地震。震中位于印尼-美拉尼西亚板块边界构造带的西北......
本文研究了甘肃及邻近地区最近一个平静期的地震活动特征。主要讨论了:1)小震、中强震是围绕在本世纪历史强震震中区分布在断裂带......
<正> 前言1980年1月1日欧亚—非洲板块交界最西端的亚速尔群岛发生了 M6.7的大地震。大约九个月后,于10月10日,大概在1月1日地震以......
张家口-渤海构造带是华北乃至我国东部地区一条非常重要的北西向活动构造带,也是我国著名的强震集中带。带内的构造新活动和地震活......
1980年,笔者应用地震对称迁移图象预测了全球大地震,其中包括12项主要预测意见和5项补充预测意见。近十年间,大多数预测意见已获得......
聊考断裂带是鲁西断块隆起和华北地块拗陷的分界断裂,其东西两侧巨大的地质构造差异使得该区成为地震孕育的有利场所。历史上该断......
本文从吉林省四级以上地震的迁移特点入手,介绍了其与深震和我省区域构造活动背景的联系。利用测震学活动性指标,讨论了发震前后区域......
板块构造理论只解释了板块边缘的地震,但没有解释那些发生在大陆内部的地震。而大陆内部的地震多发生在没有预料到的地区。我们以......
本文对华东地区的地震成组和迁移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700年以来华东地区可划分为四个地震活跃幕,地震较完整的第二幕和第......
通过对Mt图、频度图、震中分布图的细致分析以及相关地震的统计分析指出祁连山地震带5级以上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由东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