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干旱区相关论文
陆地水储量变化不仅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而且在全球变化中扮演关键角色。中亚干旱区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地形复杂多变......
通过古里雅冰芯中δ~(18)O与微粒含量的研究,恢复了末次间冰期以来青藏高原大气粉尘和环境变化的历史。记录显示,青藏高原在末次间......
通过古里雅冰芯中δ18O与微粒含量的研究, 恢复了末次间冰期以来青藏高原大气粉尘和环境变化的历史. 记录显示, 青藏高原在末次间......
气候变化对中亚干旱区高山融雪、蒸散发以及径流等水循环过程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区域水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重新分配。在归纳总结......
集中回顾中亚干旱区陆地水资源评估手段进展。水资源评估手段主要可分为基于观测数据和水文模型模拟两大类。从数据获取手段来讲,......
以中亚干旱区为研究区,利用2001-2013年的遥感积雪产品MOD10A2、反射率数据MOD09A1,分析了积雪分布时空分布特征、年内和年际变化......
位于以夏季降水为主的季风气候系统和以冬季降水为主的西风气候系统的过渡地带的中亚干旱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东部、新疆西部和吉尔吉......
全球变暖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区域气候变化仍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中亚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区,位于我国西风带天气系统上游,生态环境......
新生代亚洲内陆干旱化历史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副特提斯海退缩、新生代全球降温等重大地质-气候事件的具体联系一直是国内外古气......
利用AMS14C测年,结合地层沉积物特点,对中亚哈萨克斯坦南部Valikhanov黄土-古土壤沉积剖面进行孢粉浓度分析。沉积地层自下而上分为4......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近年来,中亚地区的生态坏境问题已经上升为全球生态变化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现已严重制约了中亚各国及周边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中亚干旱区是三大气候系统(西风带、东亚季风和极地气团)交汇衔接的区域,具有敏感的气候响应,因此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之......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期刊
中亚干旱区广泛分布的黄土沉积为研究这一区域的大气粉尘、环境和气候演化提供了良好载体,而黄土年代学是气候环境研究的基础。近......
依据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1930—2009年0.5°×0.5°分辨率的月降水量及NCEP/NCAR 1948—2009年2.5°×2.5°分辨率再分......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中亚干旱区生态安全问题突出,对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构成现实挑战,研究中亚区域尺度上陆地生态系统生产......
中亚干旱区存在的两个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和土地沙漠化严重,因此需改善和加强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目前中亚干旱区植被......
中亚干旱区是全球最大的非地带性干旱区,近百年来的降水变化存在区域差异,并且年降水和季节降水都表现微弱增加趋势,其中以冬季的......
位于受西风环流显著影响区的我国最大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湖提供了全新世亚洲中部干旱区气候变化的可靠记录。对该湖钻探岩芯......
亚洲内陆是北半球最大、最广阔的中纬度干旱区,且不同于世界上分布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干旱区。现今的亚洲中纬度干旱区深居内陆,......
期刊
在中亚干旱区,发育着大量的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其中中国新疆北部以及哈萨克斯坦东部是中亚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的典型区,山......
期刊
依据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1930~2009年间的最新0.5°×0.5°网格点的月均降水量序列,本文分析了中亚干旱区近80年来的降水变......
利用中亚干旱区5大主要典型流域代表性气象站点近130年逐月实测气温数据,结合线性趋势、Mann-Kenndall非参数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
首先论述了中亚干旱区的土壤形成环境和土壤地球化学特点,剖析了该区广泛分布的盐渍土、石膏土和碳酸盐土的成土特点和地球化学元......
选取位于中亚哈萨克斯坦中南部的VA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剖面厚7 m,野外采样以及实验分析间距均为5 cm。在AMS14C测年基础上,综合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