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893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刘梦林,其其,刘梦芝,特喜,张凤云,李梅,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年份:2005
本文对日朝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进行了论述。日朝小流域根据自身的自然特点,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从上到下形成了有效...
[会议论文] 作者:阚善光,张立,李万荣, 来源:第十六届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讨会 年份:2012
  南水北调东线省界段是南水北调东线省际交水地和重要的水资源调蓄场所,该地区历史上水事纠纷频发,现状水资源管理环境复杂,东线工程运行后,南水北调东线省界段管...
[会议论文] 作者:陆松年,, 来源: 年份:2004
新疆库克塔地区的前寒武系,包括晚太古代托格拉布拉克杂岩,早元古代兴地塔群,中元古代波瓦姆群、爱尔基干群,晚元古代帕尔岗塔群、库克塔群。除晚太古代以火山...
[会议论文] 作者:侯泉林,武昱东,吴福元,翟明国,郭敬辉,李忠, 来源: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年份:2006
大别-造山带如何东延至朝鲜半岛,或者说在朝鲜半岛如何表现一直是国际同行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1、认为大别-构造带东延后与临津江带(Imjingang Belt)相对应,2、认为大别...-构造带东延后与沃川带相对应,3、认为大别-构造带在黄海被一走向NNE的大型右行走划剪切带切断,然后经朝鲜半岛南面的石垣向北东延伸,而未经过朝鲜半岛;4、认为京畿地块(Kyonggi M...
[会议论文] 作者:金淑梅[1]李清河[1]熊振[1]张元生[2]毕雪梅[1], 来源: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大会 年份:2015
采用多震相走时反演法获得了郯庐断裂带段及附近(30°~37°N,113°~122°E)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对地壳内分层速度结构的分析发现,郯庐断裂带段存在速度的分段特征.浅层速...
[会议论文] 作者:张泽明,董昕,向华,贺振宇,, 来源:矿物学报 年份:2013
大别-造山带是华北与扬子板块三叠纪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以超高压榴辉岩的产出为特征。位于造山带南部的毛北榴辉岩体宽约300~500 m,长约3 km,深度超过700 m,是出露...
[会议论文] 作者:赵亮,陈玉如,王梅竹,金方,顾桉菁,牟丽丽,罗红梅,康颖倩, 来源: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 年份:2012
  目的:通过形态学、基因分型及动物试验对表型变异的新生隐球菌比变种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表型变异与基因型别及毒力的关系.方法:分离新生隐球菌比变种巴西株IFM56803...
[会议论文] 作者:赵国泽,万战胜,汪卫毛,肖骑彬,詹艳,陈小斌,汤吉,王继军,王立凤,张继红,蔡军涛, 来源:第九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9
秦岭-大别-造山带位于南北地震构造带以东中国大陆“中央造山带”的东段,长2000多公里,是中国大陆乃至全球的重要构造带和分界线,郯庐断裂带以西称为秦岭-大别造山带,以东称为造山带.它北邻华北地块...1987年许志琴等首先在大别造山带发现柯石英假像,至今在秦岭一大别一造山带发现的超高压变质岩已成为是世界上已知规模最大、出露最良好的超高压变质带,是我国大陆与青藏高原齐名的最受...
[会议论文] 作者:刘文,吴春明,汪一凡,吕新彪,杨恩林, 来源:第十二届全国矿床会议 年份:2014
本文以库克塔地区下寒武统西山布拉克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地层学特征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库克塔地区西山布拉克组由下而上整体为黑色硅质岩或硅质磷质岩-黑色硅质...
[会议论文] 作者:雷恒聪[1]向华[2]张泽明[2], 来源: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年份:2013
大别-造山带为三叠纪扬子与华北板块俯冲-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也是世界上出露规模最大的超高压变质带.本文第一次报道了在北超高压变质带内识别出的晚古元古代麻粒岩...
[会议论文] 作者:徐扬,温珍河,郭兴伟,候方辉, 来源:中国东部和海域地质特征及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3
造山带的边界及其构造归属是研究华北-扬子相互关系、超高压变质作用时不能回避的科学问题.胶东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系和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直接相连,成为对比华北-扬子板块前寒武纪基底差异...、研究华北-扬子板块界线的关键区域之一.本文结合最新的区调成果,对比胶北地块、北超高压变质带的前寒武纪基底的岩石组合、地化特征、同位素测年数据差异,并结合最新的重力、磁力等深部资料,对造山带...
[会议论文] 作者:晓彤,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年会 年份:2016
教学是针对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专门课程.但有些师范生对微教学概念模糊,理论知识学习不足;接受微训练的时间短;误将微教学视为讲课的浓缩、课堂在差异;一些指导教师对微教学缺乏深刻的认识;教学设备较差...,这些因素共同造成当下的微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微教学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微教学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研究采取相应对策,以充分发挥微教学的优势,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与整体...
[会议论文] 作者:曹光乔,张宗毅,易中懿,王忠群,王彬,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 年份:2006
农机跨区作业是我国农民自发进行的又一项伟大的制度创新,为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起到了重要的贡献.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冀、、豫、、皖五省505...
[会议论文] 作者:赵国泽[1]万战胜[1]汪卫毛[2]肖骑彬[1]詹艳[1]陈小斌[1]汤吉[1]王继军[1]王立凤[1]张继红[3]蔡军涛[1], 来源:第九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9
秦岭-大别-造山带位于南北地震构造带以东中国大陆“中央造山带”的东段,长2000多公里,是中国大陆乃至全球的重要构造带和分界线,郯庐断裂带以西称为秦岭-大别造山带,以东称...
[会议论文] 作者:储雪蕾,郭敬辉,范宏瑞,金成伟, 来源: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年份:2004
大别-造山带出露着不同岩石类型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以榴辉岩为主,面积达数万平方公里.郯庐断裂错开了它们,形成了大别和两块与深俯冲作用有关的超高压变质地体.已有的研究表明这两块地体的超高压岩石记录还是有差别的...,反映了它们在俯冲,特别是在折返过程所经历的P-T-t轨迹之不同.我们通过对超高压地体榴辉岩的矿物对氧同位素温度与矿物流体包裹体气体成分的研究来揭示地体榴辉岩记录的流体活动信息和...
[会议论文] 作者:李清河[1]黄耘[1]张元生[2]金淑梅[1],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年份:2010
从重力、航磁、人工地震测深、大地电磁测深、天然地震台阵观测、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接收函数反演等方法获得郯庐带段及邻区深部结构,结果有以下主要特点:郯庐带内岩石圈底...
[会议论文] 作者:索书田,钟增球,周汉文,张利, 来源: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年份:2004
虽然大别-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岩石的变质变形及后期减压退变质变形叠加历史很复杂,但是变形分解作用提供了一个观察复杂构造演化过程中构造记录的窗口.从晶格到造山带尺度的变形分解作用,是大多数造山带变质岩的一个共同特征....在大别-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带内,由于多期幕式或递进变形分解作用的结果,使得不同构造变质阶段的构造学及岩石学记录,得以保存于不同应变强度的域内.在大陆流变学和造山作用基本原理指导下,我们...
[会议论文] 作者:刁桂苓, 张学民,, 来源: 年份:2004
大别、地区的超高压变质带在世界上是规模最大的,因此,吸引了国内外科学家的注目。已进行的大量研...
[会议论文] 作者:尹翀, 来源: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 年份:2013
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数据对高技术产业与服务业关联进行了综合比较研究.利用投入产出指标对比了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基本状况,计算两省高技术产业与服务业的关联强...
[会议论文] 作者:向华,张泽明,祁敏,董昕,雷恒聪,林彦蒿, 来源: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年份:2014
大别-造山带的核部是由经历了深俯冲和超高压变质的扬子板块北缘组成的.研究表明,扬子板块经历了太古代至古元古代的多期构造热事件,以及广泛的新元古代岩浆作用.由于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