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276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鲍璐茜,吴文,, 来源:新闻实践 年份:2006
《钱江晚报》在今年的春节报道中,农历大年初一至初七,每天以数个版的规模推出《拥抱大众——来自本报记者基层联系点的报道》。这组报道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把各类岗位、各...
[期刊论文] 作者:鲍璐茜(执笔),吴文(执笔), 来源:新闻实践 年份:2006
《钱江晚报》在今年的春节报道中,农历大年初一至初七,每天以数个版的规模推出《拥抱大众——来自本报记者基层联系点的报道》。这组报道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把各类岗位、各个群...
[期刊论文] 作者:高汉雷,, 来源:记者摇篮 年份:2006
顾名思义.驻站记者就是上级新闻单位派驻各地的新闻采集者。对于其供职的传媒,他是名副其实的“本报记者”;对于其驻地而言.他是代表报社的“形象大使”.是地方宣传自己、树立形象...
[期刊论文] 作者:杨陈晨,,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2006
近日江苏某报在体育版上刊登的一则体育新闻竟与前一天《扬子晚报》刊登的一篇文章在内容上仅有一字之差,文章前却赫然用粗黑体写着“本报讯”三个字,记者署名也不同。“本报...
[期刊论文] 作者:谢光耀,, 来源:商用汽车新闻 年份:2006
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发改委,权威部门的权威声音。D...
[期刊论文] 作者:耿宝文,,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2006
“7月28日,本报以《”治癌革命“光环背后的欺骗》为题,刊发了本报记者经调查采访后撰写的报道。披露山东‘保法医疗’所属3家民营肿瘤医院的涉假行为。报道刊出后,有人假借...
[期刊论文] 作者:范林鹏,, 来源:新闻采编 年份:2006
党报驻站记者是媒体从业人员中一个特殊群体,有着“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的编制在各自的报社,是名副其实的“本报记者”,是报社派驻外地的,接受报社的管理;另一方面,又长...
[期刊论文] 作者:姚蔚,, 来源:商用汽车新闻 年份:2006
6月27日杭州阴有小雨一大早我就收拾东西,打出租车离开了宾馆直奔杭发厂,约好九点到杭发厂参观调查。当出租车进入杭州市区时有些堵车了,在穿越几条繁华街道后,来到了杭发厂...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06
张刚是2000年参加工作的一位青年记者走进齐鲁晚报那一天起,就扎进胡同社区走千街巷进万家门,忠实记录百姓酸甜苦辣,以笔墨体察民情民意,用镜头反映群众心声,写出了一批反映时代...
[期刊论文] 作者:李剑桥,,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06
资讯时代,媒体众多,记者多如过江之鲫,以致于一些部门和单位过去盼记者、请记者到如今怕记者、烦记者。“防火、防盗、防记者”成了朋友们打趣的口头语。于是记者们失落了,流失...
[期刊论文] 作者:李海燕,,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06
张刚是2000年参加工作的一位青年记者走进齐鲁晚报那一天起,就扎进胡同社区“走千街巷进万家门,忠实记录百姓酸甜苦辣”,以笔墨体察民情民意,用镜头反映群众心声,写出了一批反映...
[期刊论文] 作者:郭月秀,,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2006
我在基层新闻单位干了20年采编工作,一个明显的感受是,记者在基层受欢迎的程度大不如从前.过去是基层干部群众“盼”记者们采访,现在是“怕”记者采访.过去“盼”,是因为记者...
[期刊论文] 作者:王丽丹,郭秋惠,昌侯,, 来源:装饰 年份:2006
记者:请您综合大学和专业学院的角度谈谈学院50年的发展历程?昌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被各个国家围困时,只能把大学都变成大专,以利解困,快速医治战争创伤。这是当时苏...
[期刊论文] 作者:陈朝旋,, 来源:军事记者 年份:2006
本报讯”或“某通讯社某地某时电”分别称为“讯头”、“电头”,统称“消息头”,是任何新闻消息的起头第一笔,是消息这种新闻文体的标识,是新闻消息的外在特征。笔者认为,...
[期刊论文] 作者:巴曙松,, 来源:西部论丛 年份:2006
格林斯美联储主席卸任,仿佛一位名动江湖的剑客的退隐,给波澜起伏的金融市场以无限的回味与反思。在18年的江湖历险中,格林斯越来越成为传说,成为典故。...
[期刊论文] 作者:蓝梅,, 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 年份:2006
小档案:金,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理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化学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西城区学科带头人。他曾先后与人合作出版了《计算...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新闻记者 年份:2006
清华大学崔保国教授最近在沈阳一次会议上说.日本报纸已经做好了报纸消亡的充分准备。日本经济新闻社社长说.现在他们报纸上的收入是2000亿日元.大概相当于我们的300亿人民币。2...
[期刊论文] 作者:陈尚忠,, 来源:军事记者 年份:2006
记者切忌“朝南坐”,这是著名老记者陆诒对青年记者的谆谆告诫。所谓“朝南坐”,是借用姜太公面朝南坐着钓鱼的特殊姿态和心态,形象地比喻有些记者就像姜太公等鱼上钩那样...
[期刊论文] 作者:于秀,,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06
若干年前,曾有一位记者在一篇文章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然而在王菲生子引发...
[期刊论文] 作者:富云,, 来源:政协天地 年份:2006
美公像氏美公,是大宋的开国元勋,也是一位忠臣。《宋史》早有定论:殁后赠中书令,谥惠,追封郑王,配享太宗庙廷。这在当时是一种极大的荣誉,非社稷之臣不能当。可是,明代...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