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365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鲍璐茜,吴文,, 来源:新闻实践 年份:2006
《钱江晚报》在今年的春节报道中,从农历大年初一至初七,每天以数个版的规模推出《拥抱大众——来自本报记者基层联系点的报道》。这组报道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把各类岗位、各...
[期刊论文] 作者:鲍璐茜(执笔),吴文(执笔), 来源:新闻实践 年份:2006
《钱江晚报》在今年的春节报道中,从农历大年初一至初七,每天以数个版的规模推出《拥抱大众——来自本报记者基层联系点的报道》。这组报道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把各类岗位、各个群...
[期刊论文] 作者:高汉雷,, 来源:记者摇篮 年份:2006
顾名思义.驻站记者就是上级新闻单位派驻各地的新闻采集者。对于其供职的传媒,他是名副其实的“本报记者”;对于其驻地而言.他是代表报社的“形象大使”.是地方宣传自己、树立形象...
[期刊论文] 作者:杨陈晨,,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2006
近日江苏某报在体育版上刊登的一则体育新闻竟与前一天《扬子晚报》刊登的一篇文章在内容上仅有一字之差,文章前却赫然用粗黑体写着“本报讯”三个字,记者署名也不同。“本报...
[期刊论文] 作者:唐选,, 来源:记者摇篮 年份:2006
记得刚走进报社做记者之初.部门领导曾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跑线记者,最好不要理解跑固定战线的记者,而要理解为跑在一线的记者,否则,跑来跑去最后跑进去的会是一条‘死胡同’。”...
[期刊论文] 作者:谢光耀,, 来源:商用汽车新闻 年份:2006
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发改委,权威部门的权威声音。D...
[期刊论文] 作者:耿宝文,,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2006
“7月28日,本报以《”治癌革命“光环背后的欺骗》为题,刊发了本报记者经调查采访后撰写的报道。披露山东‘保法医疗’所属3家民营肿瘤医院的涉假行为。报道刊出后,有人假借...
[期刊论文] 作者:范林鹏,, 来源:新闻采编 年份:2006
党报驻站记者是媒体从业人员中一个特殊群体,有着“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的编制在各自的报社,是名副其实的“本报记者”,是报社派驻外地的,接受报社的管理;另一方面,又长...
[期刊论文] 作者:姚蔚,, 来源:商用汽车新闻 年份:2006
6月27日杭州阴有小雨一大早我就收拾东西,打出租车离开了宾馆直奔杭发厂,约好九点到杭发厂参观调查。当出租车进入杭州市区时有些堵车了,在穿越几条繁华街道后,来到了杭发厂...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军工高教研究 年份:2006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必须尊重教育所具有的自身...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孩子 年份:2006
莫小等作品  莫小等作品...
[期刊论文] 作者:闫亮,, 来源:商用汽车新闻 年份:2006
近期,本报记者又对国内18家主要的卡车生产厂商的服务电话进行了调查。在各厂商的网站上,记者查找了他们所公布的...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每周电脑报 年份:2006
3月21日至23日,北京国际广播电影设备展览会(CCBN)在国际展览中心召开,本届CCBN吸引了大量IT厂商参加,在此期间,他们纷纷推出并展示了其最新的产品及解决方案,以下是本报记者...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06
节日很容易被唱应景的四季歌,记者节也不例外。记者节肯定不是狂欢节。看看我们中国的节日,大概除了少数民族的节日,汉族好像就没有给老百姓的狂欢留下什么位置,是我们缺少...
[期刊论文] 作者:安冬,,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06
漠脸上刻着沧桑,完全不像一个摇笔杆子的人。实际上,自1998年起,漠就走出办公室,开始了自己的摄影生涯。关于拍照,漠有自己的原则,用他的话说就是要拍即将逝去的历史。有人说...
[期刊论文] 作者:安文,, 来源:台声 年份:2006
蔡玲编著的《直面敖》—记者全景实录敖神州文化之旅一书,在大师回岛一周后,由华文出版社及时推出。众所周知,敖坐岛内56年,不出半步论天下,骂尽他想骂的人,快意恩仇...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记者摇篮 年份:2006
实现这种理想,需要把城市晚报打造成社区媒体即社区报,需要培养一大批通民情、知民意、为民服务的社区记者,需要城市晚报动用自身力量完...
[期刊论文] 作者:张建设 袁钦玲,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年份:2006
关键字:国杰 院士  7月底的一个下午,在中科院计算所办公楼11层,本报记者见到了正在伏案工作的国杰院士拿过记者事先打印好的采访提纲,十分钟的翻阅圈点后,他回到记者面前:“我们开始吧”  窗外细雨霏霏...,室内谈笑风生在一个半小时的采访中,记者领略到一位长者“经过”后“知难易”的沧桑情怀,感受到一位过来人评判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历史眼光,聆听到一位专家对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的真知灼见,更看到一位科学家对...
[期刊论文] 作者:剑桥,,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06
资讯时代,媒体众多,记者多如过江之鲫,以致于一些部门和单位从过去盼记者、请记者到如今怕记者、烦记者。“防火、防盗、防记者”成了朋友们打趣的口头语。于是记者们失落了,流失...
[期刊论文] 作者:希光,赵琳琳,,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06
最近,《广州日报》记者赵琳琳与清华大学国际新闻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希光作了一次访谈对话。其中揭示的问题,令人深思。...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