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92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能南,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正】 1934年2月仪来任省府主席,至1941年9月离,主持政七年半。人们对他的评价,历来毁誉不一。我认为他主期间,在全国抗战爆发后,采取了一些比较开明进步的措施,...
[期刊论文] 作者:卢坡,,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用光从鼐求学,为嘉庆、道光年间传扬鼐之学最有力者之一。用光与鼐尺牍交往颇多,尺牍成为用光与鼐讨论诗文学问的载体。通过尺牍的往来,促进了桐城派成员之间的交...
[期刊论文] 作者:欧潭生,, 来源:都文化研究 年份:2006
福州号称都,源于汉初越王无诸的冶都和唐五代王审知之后的国国都。越王无诸之前,现代考古学所揭示的昙石山文化、黄土(?)文化和大批商、周时期的遗址墓葬,反映了闽江...
[期刊论文] 作者:支平, 来源:东南学术 年份:2015
孤本《颂汇编》是清代康熙前期福建部分士绅为颂扬总督启圣所编撰的一套文献汇编,其中保存了早已散佚的启圣奏疏及文告等。...从这些尚未为人所知的珍贵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福建总督启圣是一位治理民政、统筹地方的良才,但并不是一位运筹帷幄、临阵决战的将才。在许多战前决策中,启圣往往决策不当、进退失据。...启圣虽缺乏运筹帷幄、临阵决战的才能,但是他又自视甚高,缺乏自知之明,加上性格喜好弄权专私,这样就不能不与前后历任的水师提督及巡抚发生难解的心结与矛盾了,最终不幸导致“气忿疽发背而死”。...
[期刊论文] 作者:刘建萍, 来源: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书是同光体派的重要诗人,是派中最早倡导写"同光体"的诗人,作为"同光体"派诗歌的倡导者、实践者对同光体派出了重要贡献....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都文化 年份:2014
都文化,是指有史以来,生沽在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中下游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在越文化的基础上,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得礼治文化真传,融汇了海外文化,具有领风气之先,谋天下永...
[期刊论文] 作者:宋全忠,赵航,, 来源:寻根 年份:2012
姓出自妫姓,其始祖为妫满,妫满受封于太昊之墟(今河南省淮阳县),建立侯爵国。后国为楚所灭,妫满后裔便以国为氏,称氏,奉妫满为始祖。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
[期刊论文] 作者:牛润珍,,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07
南北朝著名史学家察历仕梁、著作官。《书》卷27《察传》曰:“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与察深相眷遇,表用察佐著作,仍撰史。”时在梁绍泰年间。入后,徐陵引察为史...
[期刊论文] 作者:付佳佳, 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年份:2016
千……”这里最后一次了,我再也不会这样叫你了!我付佳佳并不怕别人在背后捅我刀子,但万万没想到捅刀子的人竟是那天天吼着要与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好姐妹!千,我要...
[期刊论文] 作者:黄清敏,, 来源:都文化 年份:2015
人文蔚起、冠盖相望的都,各个时期的文人学者们以自己的言行引领着社会风尚,他们的雅情意趣一直在都大地传承。遁迹山林,隐居不仕翻检书册,都隐士的身影时时闪现:梁朝...
[期刊论文] 作者:牛润珍,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07
南北朝著名史学家察历仕梁、著作官。《书》卷27《察传》曰:“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与察深相眷遇,表用察佐著作,仍撰史。”时在梁绍泰年间。入后,徐陵引察为史佐。...
[期刊论文] 作者:表义,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年份:1997
本文概述思廉成为唐初著名史学家的主要原因,着重论述《梁书》、《书》值得称颂之处:一是内容比较丰富、可靠,是梁、两代的信史;二是用散体文写史,叙事简洁精练;三是肯定并颂...
[会议论文] 作者:徐晓望,, 来源:都文化研究 年份:2006
唐末五代是中国宗教极盛的时代之一,在福州境内,佛教与道教都有较大的发展,它与国王氏统治者的扶植是分不开的。一国时期道教的发展王氏国政权对宗教十分重视,早在王潮...
[期刊论文] 作者:林精华,, 来源:都文化研究 年份:2006
我世代居住在都的商贸旺地台江。孩提时代亲眼目睹具有丰富历史积淀和深厚文化底蕴而又独具特色、异彩纷呈的都民俗文化活动的热闹情景,至今难以忘怀。一“迎尚书”与除...
[期刊论文] 作者:张煜, 来源:南都学坛 年份:2004
衍(1856-1937年),是清末同光体诗论集大成者,也是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基本体现了他的诗学主张,有着典型的宋诗的特征.在风格上,他受到梅尧臣的影响,在以三立为...
[期刊论文] 作者:邱登辉,潘巧岚,, 来源:都文化 年份:2015
都别记》是都文化的鸿篇巨著,它的正文后面附有18篇榕腔白话文和26篇榕腔白话诗。这些诗文是谁的手笔?据清代《都别记》翻印者董执谊的后代董骏先生介绍,这是清朝的...
[会议论文] 作者:黄启权,, 来源:都文化研究 年份:2003
都文化即福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福州地处中国东南一隅,西北多山,东南濒海,其文化既与中华文化同根,又形成了独自的特色。一都文化的渊源都文化形成...
[期刊论文] 作者:朱丹,, 来源:教育评论 年份:2015
清末同光体派领袖衍的代表作《石遗室诗话》,收录了大量派诗人诗作,其中以咏风物诗为胜,不仅展现了派诗人的诗学特点及诗歌风貌,也为进一步了解派群体性特征做出...
[期刊论文] 作者:林山, 来源:都文化 年份:2021
打造都文化国学品牌,都楹联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世界联坛上,都尤多居其最。一、最有成就的楹联大师梁章钜,字臣林,号退庵,祖籍长乐,后迁居福州城内。清嘉庆年间进士,官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
[期刊论文] 作者:简福海,, 来源:都文化 年份:2014
石坚如铁史料言之凿凿的是:宋朝开始,安列福建沿海四大名镇(安、洋口、石码、涵江)之首。其实,从唐代中期以来,这个集镇就已繁华耀目。背后的推动力来自巡检司的设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