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7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杜杉,, 来源:中国民族 年份:1962
傣族,在历史文献,和又称“摆夷”、“”、“百”、“白”、“白衣”。如果我们简单从事,也可以将这些名称视为同音异字了事。然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这些文献记载中的族...
[学位论文] 作者:白倩,, 来源:延安大学 年份:2020
刘希是初唐诗坛的杰出诗人,他年少成名,可惜未及三十就离开人世,加上后来有不少诗作遗失,他逐渐不为人所知。...刘希的诗歌虽然现存不多,但他的诗歌继承了先秦及汉魏六朝诗歌的优秀部分,为盛唐诗的到来创造了条件。本文共分为三章,对刘希本人及他的诗歌进行具体且深入的研究。...第一章论述了刘希的生平经历及其对前代诗歌的继承,拟解决以下两个问题:首先是研究刘希的生平事迹,对刘希的籍贯、生卒年及漫游经历进行补...
[期刊论文] 作者:黄玉梅, 来源:大东方 年份:2019
摘 要: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是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绘画),是中国民协授予的“中国民间版画之乡”,陵版画是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在保护传承陵版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版画产业十分重要并切实可行。...一是陵版画产业发展基础好,二是陵版画产业起步早,现已取得较好的实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作些探讨。  关键词:陵版画;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一、陵民间版画产业基础好  陵民间版画源远流长...
[学位论文] 作者:王晓晖,, 来源: 年份:2012
《续坚志》是元好问创作的志怪小说集,书名承南宋洪迈《坚志》而来。本文以《续坚志》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元好问对洪迈小说观念的继承和发展,揭示《续坚志》所...
[期刊论文] 作者:赵清善, 来源: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鸦片战后,魏源所提出的“师长技以制”的口号,表达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魏源在其著作中,辩证地阐明了师、制的问题,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有益的东...
[期刊论文] 作者:晓旭,, 来源:苏州文博论丛 年份:2013
学术界对范仲淹手书《伯颂》的研究,一般停留在对清代石刻拓本《御制高义园世宝》中《高义园伯颂题跋》的探讨和对志书记载中《伯颂》的整理分析。清代《人帖》中的《...
[期刊论文] 作者:颜庆余,,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07
《续坚志》,金元好问(1190-1257)撰,是一部承续宋人洪迈《坚志》编辑而成的志怪小说集。从明清书目的著录情况看,《续坚志》的流传并不广泛,似乎至清嘉庆十三年为止,一...
[期刊论文] 作者:戚文闯,,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18
鸦片战争后,思想文化界的风气转向"经世致用"之学,魏源提出了"师长技以制"的主张,它是强国御侮的呼声,也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先声。突破了"夏之辨"的传统观念,较早地...
[期刊论文] 作者:向煜, 来源:现代苏州 年份:2014
“苏州园林不大,但精巧、经得起历史考验,是传世之作”,,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研究生毕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理事、国际盆栽赏石协会(B.C.I)会员、国家高级盆景艺...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明末清初的一代宗师王夫之,不仅在哲学上有创造性的贡献,在夏理论上也有独到的建树.在对、夏文明程度的理解上,他引入了动态的线性历史发展观的分析方法;在对夏的认知...
[期刊论文] 作者:姚磊,, 来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杜预注,"戎,山也。"此说并不可信,此戎应指陆浑戎而非山,且山一...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德山,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3
《古本竹书纪年》有“九来御,曰:畎、于、方、黄、白、赤、玄、风、阳”的记载。关于“九”一名,最早似见于《论语·子罕》篇,其曰:“子欲居九...
[期刊论文] 作者:黄德昌,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阐幽发微儒家“夏之辨”这一命题,揭示“夏之辨”的基本内容和实质,即夏之别的主要标志不在种族、地域的分布,而是以周礼为准,以文化高下而划分。...
[期刊论文] 作者:傅美林,, 来源:历史教学 年份:1993
一“夏之防”是儒家的传统思想。它形成于先秦时期,并成为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准则。汉代以后,“夏之防”逐渐发展为大汉族主义的理论基础。由于华夏文明长...
[期刊论文] 作者:旷天全, 来源: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8
《四川土考》文献著录互异,一是书名相异,有《四川土考》与《全蜀土考》的不同;二是作者相异,有“谭希思”“谭希忠”“苏希忠”“苏希”等。通过梳理《四川土考》成...
[期刊论文] 作者:郑析,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正】 唐代儒家保守势力代表人物韩愈(公元768—824年),曾写过《伯颂》。称伯、叔齐是“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的“豪杰志士”,宣扬他们的功德“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
[学位论文] 作者:韩春海,,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2019
夏之辨”亦称“华夷之辨”,其内涵一般认为包括两个方面:如何区分华夏与狄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夏关系,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民族文化认同的问题。...“夏之辨”是公羊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汉代大一统的政治统治。《公羊传》是公羊学的奠基之作,注重对夏的分辨是公羊学地重要特点之一。...西汉公羊先师董仲舒沿袭《公羊传》的思维路径,承续公羊学思想,一方面继承先秦儒家严夏之别的思想,同时又倡导以礼、信、仁...
[期刊论文] 作者:玲玲,,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3
明末清初,著明思想家黄宗羲结合所处时代及自身经历撰写了《明夷待访录》,此书命题中“明”二字,世人对此有着不同的见解,本文意在详细的阐述“明”的不同含义,以此更好...
[期刊论文] 作者:瑞田,, 来源:海燕 年份:2010
二〇〇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任仲走完自己九十二年的人生之路,在广州辞世。写于二〇〇三年的两封致画家詹忠效的亲笔信,是不是任仲的绝笔尚需考证,但这至少是任仲晚年寥...
[期刊论文] 作者:会芬,,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2
她乳名水,今名清江。爱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