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48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新文学史料 年份:2006
为纪念著名作家端木蕻良逝世十周年,中国现代文学馆于2006年9月28日至10月7日举办了端木蕻良书画展。画展既展出了端木蕻良早年创作的手指绘画的鲁迅头像、萧红《小城三月》...
[期刊论文] 作者:程义伟,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2006
笔者对于端木蕻良小说《大地的海》重读工作,将依据母亲从属土地及其内囿主题的探讨,从"审美现代性"这一视角审视端木的创作,不仅会对人的"生命与感性"关注,将端木与土地的关...
[期刊论文] 作者:赵福君,, 来源:满族研究 年份:2006
萧红的死对端木蕻良的打击是巨大的,端木长久地沉湎于对萧红的怀念之中,写成了短篇小说《初吻》和《早春》.本文简析了这两篇小说的写作背景、内容及寓意,指出《初吻》和《早...
[期刊论文] 作者:马伟业,,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2006
精神特征、生存意志和复仇行为等方面分析端木小说中的原始生命力的具体内容;然后从社会性、理性、蛮性向理性的转化几方面论述了端木小说中的原始生命力的独特性;进而在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贺秀梅,, 来源: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6
端木蕻良是在三、四十年代就知名的作家,鲜为人知的是他的书画作品也有不凡的成就。我们从今年10月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的《端木蕻良书画展》可略见一斑。...
[期刊论文] 作者:程义伟,, 来源:民族文学 年份:2006
端木蕻良是中国现代文学上一位很有特色的东北籍作家,还是一位满族作家。以往的一些研究文章,往往对端木蕻良的作品和创作个性中的满族特质重视不够,认为他的作品在题材...
[期刊论文] 作者:王栋,, 来源: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年份:2006
池在文学理论上所提出的“意观”是对先秦以来“意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先秦以来争辩难的“意关系”问题较为...
[期刊论文] 作者:马宏柏, 来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端木蕻良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富有多方面才学和深厚的中外文学素养的作家。学术渊源既深且广,其中来自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居于主导地位:他是一株植根于华夏沃土兼汲外...
[期刊论文] 作者:曹建国,, 来源:古籍研究 年份:2006
【正】首先说"文亡隐"的"。"对照简文,""字下部似缺,而且比简文其它释""之字多一小横,故李学勤释作"意";~①朱渊、廖名春释作"音。"~②但我认为字仍当从马承源释作...
[期刊论文] 作者:李凤双, 来源:西部法学评论 年份:2006
端木蕻良创作个性最突出的特征是对土地的热切关注。他以诗意的笔调热情地描绘了草原的雄奇风物和奇异风情,深情地描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生活状态,展示他们的情感世界...
[期刊论文] 作者:李天道,,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6
由“”与“雅”所构成的“清雅”,既是一种人格境域,又是一种艺术境域。就蔓学意义高,“清雅”之“”。或谓“”之境城里现出一种突出的构成态势。正由于“”,或谓“...
[期刊论文] 作者:程绍国,, 来源:当代 年份:2006
端木蕻良、骆宾基、萧军、杨沫、浩然、刘绍棠都是林斤澜或前或后的同事。没有深交,倒很熟悉。林斤澜对端木蕻良、骆宾基、萧军,认识较早。林斤澜在《生命的夜里的河流》中...
[期刊论文] 作者:王寰鹏, 张洋,,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自然崇拜在端木蕻良小说叙事中占据了特殊的位置。作家注重挖掘古老民族和大地之中的原始潜能。他小说中人物与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在他的小说中有一种与...
[期刊论文] 作者:曹晋杰,, 来源:纵横 年份:2006
对陌生的求教者,老作家端木蕻良给予热情的鼓励和不断的关心,并促成其研究的发展及著作的出版。信件虽然简短,反映出作...
[期刊论文] 作者:程义伟,, 来源:理论界 年份:2006
端木蕻良的文学创作深受关东文化意识的熏陶,在一系列作品中有效并有力地表现出了地缘文化特性和民族文化精神,承载了历史的厚重感。Duanmuluoliang’s literary creation...
[期刊论文] 作者:王卫平,王博,, 来源: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端木蕻良是东北作家群中的重要一员。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科尔沁旗草原》这部史诗性的长篇巨著中,而且也体现在他流亡关内时所创作的短篇小说中。在短篇小说中,他对民族...
[期刊论文] 作者:张鹏振,,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明清清小品是一种特殊的散文体式,其体制精短、表达明快、文辞雅洁,这些作品的审美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意蕴之美、结体之美和笔墨之美。小品属于微型文学,是诗的散文...
[期刊论文] 作者:户红英,,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6
高中《语文》第二册《兰亭集序》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或取诸怀抱,悟一室之内。”这里的“悟”应当改为“晤”。“晤”意为面对面、亲密地交谈,“晤”有面对面的意思.而...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丽娜,,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200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很少有哪位作家遭遇过端木蕻良这样奇特的命运,而且,这种命运几乎成为文坛上的异数和怪圈——一方面,半个世纪来的文学评论毫无二致地认同他创作的辉煌,称...
[期刊论文] 作者:刘瑾,,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6
人教本高中语文第三册《孔雀东南飞》的诗句“便多令才”之“便”究竟该读什么音?教材课下注音为“便(biàn)”,笔者却认为该读“便(pián)”。教材注释:“便,很会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