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38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大垚,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1
王德威《现代中国小说十讲》一书进行仔细阅读,我们会发现其中蕴含着王德威眼中的历史观与文学观,而这种历史论述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重新审视打破了传统的对于历史和文学的...
[期刊论文] 作者:胡燕春,, 来源: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1
在美国汉学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中,华人学者王德威堪称是领军者之一。他通过借鉴西方历史理论、观点与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哲学观、历史诗学观以及历史批评视角...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11
王德威:如果要说"现代中国文学"在欧美的学院建立一个制度、学科的话,应该是从1950、1960年代开始,主要有两个关键人物,在美...
[期刊论文] 作者:黄一, 王德威,, 来源:山花 年份:2011
2011年4月22-23号哈佛大学举办"书写一个新的文学中国史"工作坊,二十位学者和学生以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关键时刻作为切入点,讲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天,以此探寻文学历...
[期刊论文] 作者:龙胜燕,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1
王德威的"被压抑的现代性"说,是一个基于西方文化语境而对晚清文学作出的文化想象,他对五四后文学的启蒙现代性和革命现代性的眨斥同样脱离了中国的本土现代性语境;他以颓废...
[期刊论文] 作者:汤拥华,,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1
哈佛大学东亚系王德威教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有实际的贡献,他的一些提法如“被遮蔽的现代性”、“没有晚清,何来‘五四’”、“想象中国的方法”、“小说中国”等等,在两...
[期刊论文] 作者:胡燕春,徐昭晖,马宇飞,,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11
其中,夏志清、李欧梵与王德威等批评家的相应小说批评实践展现出从优美美学、浪漫美学、...
[期刊论文] 作者:庞书纬,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11
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  王德威,三联书店,2010    2006年秋,著名汉学家,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教授王德威应邀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做了题为“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的系列讲座,笔者当时作为听众之一...4年之后,讲座讲义经过整理,由三联书店以《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之名出版,如今研读这部著作,王德威教授的儒雅风度,以及北大中文系师生的积极参与,依旧历历在目。  在全...
[期刊论文] 作者:刘德维, 来源:中国太阳能产业资讯 年份:2011
当太阳能行业的洗牌持续加剧,数千个区域性品牌也随之退出了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历史舞台。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让不少企业老总开始反思:为什么那些小品牌价格那么低,但还是因为卖不......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佳,,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2011
王德威就曾经将王安忆的创作归纳为三点:"对历史(尤其是共和国史)与个人关系的检讨;对女性身体及意识的自觉;对‘海派...
[期刊论文] 作者:周会凌,,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1
([美]王德威:《想...
[期刊论文] 作者:刘蓉林, 来源:书香两岸 年份:2011
学者王德威是齐先生好友,也是三联书店的作者,他将齐先生的大作推荐给三联出版,随之而来的还有王德威为《巨流河》简体版而特别撰写的后记——“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惆怅”,齐邦媛先生认为此文可为《巨流河》之导读...
[期刊论文] 作者:宋明炜,康凌,, 来源:东吴学术 年份:2011
来自年轻人的挑战正如王德威所述,《青春之歌》是现代中国小说之中处理青春与政治的一系列作品中的一部。这个系列,除了茅盾的《虹》之外,还应包括路翎的《财主的儿女们...
[期刊论文] 作者:徐刚,, 来源:粤海风 年份:2011
在一次题为《乌托邦,恶托邦,异托邦》的演讲中,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兴致勃勃地梳理了"从鲁迅到刘慈欣"的中国科幻文学的历史。在他看来,中国现代叙事文学在过去的十到二十...
[期刊论文] 作者:康斌,, 来源:中国西部 年份:2011
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从晚清报章小说出版业之繁荣看到了晚清社会的现代性,并提出了"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口号,以针砭学术界重视五四、轻视晚清的思想弊...
[期刊论文] 作者:胡燕春, 李艳梅, 汪涛,, 来源:作家 年份:2011
在美国汉学研究领域,无论是西方学者帕特丽卡.劳伦斯,还是华人学者夏志清、周蕾、史书美、王德威等,都从不同侧面论及凌叔华及其创作,针对凌叔华的相关考察体现出由诸种视角...
[期刊论文] 作者:刘琳,,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1
在南方写作的世界里,20世纪美国文坛泰斗威廉·福克纳,以及被王德威称为中国当代“天生是个说故事的好手”苏童,无疑是这个文学想象世界里的佼佼者。他们一个在美国的南方,一...
[期刊论文] 作者:古远清,, 来源:新文学史料 年份:2011
旅美学人夏志清、王德威以及未参加1950年代“反共文学”大合唱的台湾评论家叶石涛,均一致认为《秧歌》是“反共小说”。...
[期刊论文] 作者:季进,, 来源:读书 年份:2011
二○○四年春天,在波士顿的哈佛酒店,我第一次听王德威谈起他正在做的课题,是讨论一九四九年前后中国作家、文人、知识分子的选择问题,在一种文学的、历史的、政治的复杂互...
[期刊论文] 作者:季进,,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11
本文抽样分析了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安敏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考察他们不同的学术背景、理论立场所形成的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认知,如何直接影响与决定了其文学史建构。这...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