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63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李恩慧, 来源:河南大学 年份:2023
朱熹上承周敦颐、张载、二程等人的思想,下启元明理学,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读书伴随朱熹的一生,教授弟子如何为学成为他一生的事业。朱熹门人为其编撰《朱子读书法》一书,对后世的学子为学做出了指点。...读书在朱熹这里不仅仅是一种求知的方法,同时还是其认识的方法和涵养的方式。朱熹继承了先秦孔子和荀子的重学思想,北宋二程和张载的读书思想,形成了系统的读书思想和为学体系。...朱熹认为个体能够通过阅读经典体认天理,通过...
[学位论文] 作者:韩一玮, 来源:西北大学 年份:2023
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从天理的标准出发,朱熹从资质气质、为学修养、现实发用等角度对诸子进行了评判,将诸子分为了道统、学统及异端三类,其态度则可分为赞扬吸收、反对批评和置而不论三种。...朱熹对诸子的评判是以天理尽显的圣人为现实人的最高标准,从圣人的高度来看诸子之优劣。其道统论与圣人观的背后便是作为本体的天理,以及天理在形下世界的具体发用。朱熹以天理为最高本体,是现实世界中...
[学位论文] 作者:赵亚腾, 来源:河北大学 年份:2023
金永植《朱熹的自然哲学》是一部系统描述朱熹对自然现象看法的著作,集中探究了朱熹的自然观。...金永植在这本著作中,以朱熹的自然哲学概念为基础,效仿“天、地、人”的中国研究传统,论述了朱熹对自然世界的看法和态度,并通过比较朱熹与西方科学传统总结了朱熹的自然观特征。...在金永植教授研究朱熹自然哲学的背景方面可以看到,朱熹的成就对后世和国际影响深远,经过僧侣传至日韩,经传教士传入欧美,在国际上掀起了朱子学研究热潮...
[学位论文] 作者:徐灿阳, 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 年份:2023
朱熹对《四书》的解读是其构建工夫论体系的重要方式,学界对其工夫论的研究,多集中在“格物”论,而对“诚意”工夫关照不足。...但实际上朱熹对“诚意”的诠释颇费心血,易箦前三日仍在修改“诚意”章,其“诚意”工夫是值得重新关注的问题。...朱熹对“诚意”的阐释从正反两方面来进行,从反向的角度来看,是对“自欺”的否定,朱熹通过对“自欺”的注解,表明“诚意”工夫的内容包含为善去恶,并显示出“诚意”所带有的实践倾向。而朱...
[学位论文] 作者:王禹同,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23
《小学》是朱熹晚年与其弟子刘清之合作编写的蒙书,该书分为内篇和外篇,内篇包括《立教》《明伦》《敬身》《稽古》四篇,外篇包括《嘉言》《善行》两篇。...朱熹撰写了该书的体例并主要选编了《嘉言》《善行》两篇,其门人刘清之主要进行了前四篇内容的选编。该书流传甚广,版本众多,也有不少的续作与仿作,促进了宋以后学规与学则的发展。...本文以《小学》的各版本和注本为依据,对朱熹的“小学”教育思想的渊源进行讨论,对《小学》...
[学位论文] 作者:徐贞, 来源:河南大学 年份:2023
本翻译报告所选材料《朱熹》(Zhu Xi)是台湾大学美籍教授唐格理(Kirill Thompson)撰写并刊登在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本篇文章以朱熹的哲学思想为研究对象,从生平与作品、人性哲学与修身方法、伦理哲学、自然哲学、理与气以及相关名词间的互补性和朱熹的主要阐释者...
[学位论文] 作者:袁蜜娜, 来源:河南大学 年份:2023
南宋理学家朱熹(1130年—1200年)既是思想家和哲学家,同时他对中国古代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是一名教育家。...朱熹在中国游学教育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他的游学活动促成中国南宋儒学的新发展,带动了理学思想的热潮,将理学思想不断完善。...本论文主要对朱熹游学的社会背景、游学的目的指向、游学路线及交往群体、游学的日常生活、游学的特点与影响等方面进行探析,大体分为五个部分。首先,从主客观方面研究朱熹游...
[学位论文] 作者:池梦婕,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 年份:2023
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诗歌创作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足以使其称为大家。在他一生丰富且多样的诗歌作品中,游览诗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一方面,这与他诗歌创作的起因密不可分。...朱熹本人亦有着极高的诗才,能够使用擅长的古诗体裁模山范水、这表情达意,使得他的游览诗情景交融、真诚动人。以往对朱熹诗...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福建史志 年份:2023
朱熹家教家风思想彰显个人立身之本,蕴含家庭伦理和国家治理之道,倡导通过道德教化的方式重建社会秩序,是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的典型。...新时期,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为理论遵循,推进朱熹家教家风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炼朱熹家教家风思想的价值精华,再创造与新诠释朱熹家教家风思想,推动朱熹家教家风思想融入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体系...
[学位论文] 作者:陈劲, 来源:山东大学 年份:2023
朱熹一生的交游对象复杂而广泛,是我们今天全面认识、研究朱熹不可或缺的线索。...本文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朱熹生平和交游的纵向梳理,理清朱熹交游的历史脉络;第二部分是对朱熹交游进行横向研究,将与朱熹交游密切相关的士大夫群体中的核心人物分为三类,分别是官僚士大夫、道学士大夫、门生弟子群体...
[期刊论文] 作者:徐蕾, 来源:美与时代(中) 年份:2023
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书法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朱熹书法思想也同其理学思想一般,有对传统的承继,也有传统的演变。...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兵,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3
朱熹的理学思想体系中,获取知识的直接结果是显示并了解心中的“天理”。“理”是知识的对象,知识是在对万事万物的“理”的认知过程中获得并扩充,扩充知识是完善信仰的过程。...因此,在朱熹的知识论思想中,知识与信仰有着共同的对象和目标——“理”。...正是在这一认识之上,朱熹倡导涵养、居敬与格物致知、穷理内外并进的工夫,即主体通过致知、穷理等外向工夫,达成从知识积累的“众理”到“一理”的上升与飞跃;通过涵养、居敬...
[学位论文] 作者:刘茗钰, 来源:湖南大学 年份:2023
“道体”一词并非由朱熹首次提出,在宋代以前就已被道家、道教以及佛教广泛使用,然其含义并不统一,如《老子指归》中的“道体”为道本身,《道德真经广圣义》中的“道体”则多为万物之本原义,佛教典籍中出现的“道体...在宋代儒学复兴的大背景下,朱熹以“道体”为切入点来辨异端,认为儒家与释、道最大的不同在于儒家并未将...
[期刊论文] 作者:邵明珍,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3
道德批评是朱熹文学批评的重要特征,其中对屈原与扬雄、陶渊明与王维两组著名作家的评判最为典型。...朱熹的道德批评既有社会政治的影响,与其作为道学家的身份相关,也是他“道在文先”的观念在其文学批评中的显性反映。朱熹的道德批评至今仍有影响,值得我们充...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武夷学院学报 年份:2023
朱熹的德育思想主要包括:以培养圣贤为主要目的的德育目标,以教事与教理为德育内容,以“存天理,灭人欲”德育实现的途径,以知行合一、说服教育、循序渐进作为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以立志、居敬、存养、省察、力行等方式的德育方法...朱熹的德育思想当中不乏一些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但如单纯从道德教育的层面上来讲,其对当代高校的德育仍具有一定启示。当代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当勇于借鉴朱熹德育思想中的精华来教育引导当代大...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23
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建立的系统的德育思想理论体系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对现代教育的发展也有极大的价值。...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以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的思想为指导,从“明人伦、为圣贤”的目标,循序渐进、德智并举、引导与防禁相结合的原则,居敬持志、知行合一、内省自察、环境熏陶、因材施教的方法三个方面分析朱熹道德教育思想...
[学位论文] 作者:林祥楠,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2023
宋代家训是古代家训的大发展时期,朱熹的家训并未单独传世,而是出现在《紫阳朱氏宗谱》中,全文仅三百余字,是朱熹晚年向子孙后辈讲述修身齐家的道理以及个人的责任与义务的一篇重要文献。...
[期刊论文] 作者:邢彩杰, 来源:今古文创 年份:2023
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比较性的当属朱熹和王阳明对这一命题的理解。本文通过对他们二人的“格物致知”论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比较,探讨了各自理解的异质性及其原因。...“阳明学”是在继承“朱子哲学”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理解要优于朱熹对它的理解。...
[期刊论文] 作者:吕子凡, 来源:今古文创 年份:2023
本文期望通过对朱熹和王阳明格物之论的梳理,为后续学者对于格物的研究贡献一份思想力量。...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3
对于程颢所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仁者,浑然与物同体”,朱熹既有肯定,也略有不满,而明确讲“仁者,爱之理,心之德”,同时又讲“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王阳明则讲程颢“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又讲朱熹“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并进一步讲“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之体用在于“明明德”与“亲民”,解“亲民”为“安百姓”,进而认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就是要关心百姓的困难和痛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