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63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左高超, 来源: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年份:2022
新课标背景下文言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四大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文言文教学点明了方向,也为一线教师正确处理“言”“文”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文言文教学要坚持以文言作为教学的起点,向文章和文化方向渗透教学策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审......
[期刊论文] 作者:左高超, 来源:今日教育 年份:2022
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以来,“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横空出世,备受关注。一时间,大概念、大单元、大任务、群文等名词迅速“走红”,单篇教学似乎“穷途末路”,备受冷落。然而,正如程翔老师所言:“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
[期刊论文] 作者:左高超,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22
<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将“情境”规定为考查载体。那么,究竟何为真实的情境呢?笔者认为,真实的情境首先应该是一种有意义的情境。所谓的有意义即指课堂教学从起点(学情)到终点(文体)的真实有效性。众所周知,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高效化的手段而非目的,因此,笔者认为......
[期刊论文] 作者:左高超, 来源:生活教育 年份:2022
从叙述结构分析,《祝福》包含“次叙述层”“主叙述层”“超叙述层”三个层次。次叙述层安排卫老婆子、祥林嫂的内聚焦叙述视角,揭示了生活的真;主叙述层塑造不可信叙述者“我”与祥林嫂的矛盾,彰显了道德的善;超叙述层揭示了“我”无知的、冷漠的、逃避的“失败者”......
[期刊论文] 作者:左高超, 来源:读写月报 年份:2022
<正>“春秋笔法”是《春秋》的话语表达方式,指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即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而是透过措辞手法和材料选取等传达主观态度。司马迁曾称赞《春秋》“约其文辞而指博”。也正因此,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继承和发扬了这一叙史笔法,为后世史学......
[期刊论文] 作者:左高超, 来源:作文新天地 年份:2022
<正>有关祥林嫂的死因,可谓见仁见智。当前学界普遍比较认同的观点是“祥林嫂是被封建礼教吃掉的”,而《祝福》文本中则是借冲茶短工之口说出祥林嫂是“穷死的”。以上两种观点固然皆有所依据,然而不管是“被封建礼教吃掉的”还是“穷死的”,都只是揭示了祥林嫂死亡的......
[期刊论文] 作者:左高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22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每一课后面都有一个“学习提示”,而这个“学习提示”最能体现编者的编写意图,对指导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大有裨益。同时,“学习提示”存在“结论先行”、“表达模糊”和“群文教学”的特点,一线教师如能抓住以上特点进行课堂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
[期刊论文] 作者:左高超, 来源:新校园 年份:2022
教材分析:rn《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了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其中,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是基础,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是核心,而古诗文的教学最终要回归“所言志所载道”,即反思和传承古代文化.《念奴娇·赤壁怀古》是统编教材高一必修上第三单元的一篇......
[期刊论文] 作者:左高超,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22
《六国论》是否是经典的论述文,一直以来备受争议。赞成者认为其很有逻辑力量和说服力,反对者则认为其论证牵强、不合逻辑。两种观点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二者只是视角不同而已:一个站在形式抑或情感逻辑的视角,一个站在内容抑或理性逻辑的视角。《六国论》的经典之......
[期刊论文] 作者:左高超,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22
<正>新诗是“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是以新诗为起始内容的,然而,据笔者观察,在一线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往往采取“淡化处理”的方式来对待这几首新诗。究其原因无非有二,一是应试思想作怪,新诗不纳......
[期刊论文] 作者:左高超, 来源:读写月报 年份:2022
<正>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包含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两个方面。在学习中,其他学科是以学习言语内容为主,而语文学科则是以学习言语形式为主。言语形式是作者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也是我们进行阅读学习的重要抓手。言语形式种类众多,在古诗文学习中经常涉及的几种包括标点符号......
[期刊论文] 作者:左高超,刘锦华, 来源: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 年份:2022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并非梁国祥先生所认为的互文句式,《阿房宫赋》的主旨也没必要上升到人性的高度.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要持有语境解读的意识,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社会文化语境等语境解读手法来理解文本,不要做脱离语境的解读,以免“游离文本”,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