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64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许晓迪, 来源:环球人物 年份:2019
2019年2月20日,冯骥才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  “再提笔写小说有什么感觉?我跟你讲,像流水一样的快乐。”  ...身高1米92、穿46码鞋的“大冯”,坐在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的会客室里,说起重回“虚构”的快乐。...
[期刊论文] 作者:古欣,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19
冯骥才坐在自己位于天津大学的会客厅里,谈起他的天津情结。会客厅里摆放着他从全国各地搜罗的古董,有嘉庆年间的雕花屏风,也有天津老宅的旧门楼。他在天津旧时的租界长大,听过很多租界里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冯骥才一直记着,他把这个故事改头换面,写到了自己最新的小说《单筒望远镜》中。  “这个地方有很多...
[期刊论文] 作者:朱永新,, 来源:新教师 年份:2019
最近重读冯骥才的《炼狱·天堂——韩美林口述史》,感慨颇多。这是一本读了两年的书。2017年初,我去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拜访冯先生。他送了我这本书,回到北京...
[期刊论文] 作者:孙怡,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9
摘 要:冯骥才的《神鞭》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寻根”小说的代表之作。人生经历、时代背景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心理,由此产生文学的时代性。...本文将结合时代背景与文本分析,探讨冯骥才《神鞭》的创作心理。  关键词:冯骥才;《神鞭》;创作心理  作者简介:孙怡(1998-),女,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人,汉族,辽宁大学16级中文系本科生。  ...
[学位论文] 作者:曾富城,, 来源:温州大学 年份:2019
冯骥才口述历史实践最早开始于口述实录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的创作,其口述历史方法与经验,成为了国内早期口述实录文学创作的典范,同时也是传承人口述史研究的重要思想来源和学术起源。...所以,冯骥才“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离不开对口述实录文学方法论的继承与发展。冯骥才从文学跳到文化遗产保护的人生转型,又为传承人口述史理论与方法的提出和完善提供了实践场所。...
[期刊论文] 作者:冯骥才, 来源:作文·初中版 年份:2019
《万物生灵》是冯骥才为孩子们量身编选的,用纯真视角观察植物、小动物以及人物的散文,配以八幅冯骥才亲绘插图,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每一株小植物、每一个小动物的温柔善待,引导孩子在阅读中,补充“知识教育”之外的“...
[期刊论文] 作者:孙晶岩, 来源:海外文摘·文学版 年份:2019
2018年8月11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刷屏朋友圈,当见到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足本)荣获文学奖短篇小说奖,我当即给他发去祝贺短信,很快就接到了他的回复:“谢谢,祝你一切美好!”  ...我又找出《俗世奇人》,虽然其中许多篇目我都读过,那些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市井奇人在冯骥才的笔下栩栩如生,一一复活了。  ...
[期刊论文] 作者:吴波, 来源:北广人物 年份:2019
日前,冯骥才的最新长篇小说《单筒望远镜》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用30年写一部长篇,冯骥才告诉记者:我从未离开过文学!  ...这部近十五万字的长篇小说是冯骥才继《神灯前传》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三十年的沉淀,使这部作品呈现穿越历史文化时空的厚重面貌,也书写了冯骥才对历史人性的透彻思考。  经过三十年的...
[期刊论文] 作者:苑利,, 来源: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2019
冯骥才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重要倡导者、先驱者、组织者和领路人,中国的历史街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都是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展开的。在...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9
冯骥才最新长篇小说《单筒望远镜》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单筒望远镜》的封底,冯骥才写道:“在中西最初接触之时,彼此文化的陌生、误读、猜疑、隔阂乃至冲突都在所难免;而在殖民时代,曾恶性地夸张了它,甚至将其化为悲剧。...《单筒望远镜》是冯骥才继《神鞭》《三寸金莲》《阴阳八卦》之后的“怪世奇谈”四部曲的最后一部。这本书的写作...
[期刊论文] 作者:周立民,, 来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2019
本文是对冯骥才长篇新作《单筒望远镜》的评论,文章从冯骥才自身的创作历程出发,探讨《单筒望远镜》创作的文化背景、精神成因和叙述特点,作者认为:这是作家对同一题材的反刍...
[期刊论文] 作者:冀北仁, 来源:杂文月刊 年份:2019
我们都知道冯骥才先生是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画家,其实冯骥才先生的另一个身份更为重要,那就是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近年来,他的主要工作已经转向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佟佟, 来源: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年份:2019
已20年没出版小说的冯骥才,携长篇小说《单筒望远镜》“重返”文坛。77岁的他这些年一直致力于中国古村落和古建筑保护,“把一天当两天过”。虽然生活很忙碌,但他会忙里偷闲...
[期刊论文] 作者:冯骥才, 来源:北京文学 年份:2019
这是著名作家冯骥才从文化保护领域回归文学的又一力作,小说以一段老木头从“古物”到“礼物”再到“文物”的种种历险和见闻,揭开了文玩市场、生意场、官场和文物走私国际市场的神秘面纱和惊人内幕。...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明博,, 来源:河西学院学报 年份:2019
冯骥才“非常时代”的非虚构写作主要集中在《一百个人的十年》、《无路可逃》和《炼狱 天堂》三部著作中,作者以普通个体为叙述中心,采用不同的叙述手法,多层次呈现了特殊的...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9
日前,77岁的著名作家冯骥才在黄埔书院“非常道”读书会会场作了题为“我的写作生活”的分享。冯骥才首先分享了自己走上写作的历程。他坦言,自己走上写作之路,有偶然因素。...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9
冯骥才在2018年岁末推出了最新长篇小说《单筒望远镜》,在《单筒望远镜》的封底,冯骥才写道:“在中西最初接触之时,彼此文化的陌生、误读、猜疑、隔阂乃至冲突都在所难免;而在殖民时代,曾恶性地夸张了它,甚至将其化为悲剧...
[期刊论文] 作者:彭振, 来源: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年份:2019
【经典文本】苏七块冯骥才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
[期刊论文] 作者:孙玉玲, 王锐,, 来源:河西学院学报 年份:2019
具有纪实与档案色彩的田野笔记《南乡三十六村》是冯骥才在进行大量民间文化田野调查与保护工作过程中的一些随感、记录,它也是作者的心灵实录,体现出作为中华文化保护者的冯...
[期刊论文] 作者:张璐, 来源:北京广播电视报 年份:2019
冯骥才最新作品《单筒望远镜》《5月6日开始在北京故事广播《长书天地》播出,这部近15万字的小说是作家沉淀近30年后推出的叉一部长篇力作,书写了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  ...《单筒望远镜》起源于冯骥才对上个世纪初中西文化碰撞的反思,在那个时代,世界的联系是单向的、不可理解的,就像隔着单筒望远镜一般,彼此窥探,却叉充满距离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