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6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7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超,杨智杰,黄蓉,刘强,杨玉盛,, 来源: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年份:2011
人工经济林在中国南方种植面积大,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人工经济林生态系统受人为周期性经营活动影响比较大,是重要的流动性碳库.因此,选择福建省建瓯市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本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和......
[期刊论文] 作者:王超,杨智杰,陈光水,杨玉盛,, 来源: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年份:2010
土壤CO2释放通量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流通途径之一,其动态变化直接影响全球C平衡.土壤CO2释放通量在时空上具有很大的变异性.传统研究只关注年、季之间以及水平空间上的土壤通量,对于垂直剖面的CO2通量变化关注较少.土壤释放到大气中的CO2是垂直方向上各个土壤层......
[会议论文] 作者:魏然,杨玉盛,倪进治,陈卫锋, 来源:第六届海峡两岸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与整治研讨会 年份:2012
  研究了闽江福州段9个沉积物样品中US EPA优控的15种多环芳烃(PAHs)在不同粒径组分(>50 μm、20-50 μm、5-20 μm、<5 μm)中的分配特征及其对植物修复的影响.经过6个月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杨玉盛,何宗明,林光耀,罗学升, 来源: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年份:1996
对长汀县河田严重侵蚀地采取4种不同治理模式的土壤抗蚀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散率、团聚状况、土壤有机质、土粒团聚度、总孔隙度、通气度等指标基本上能表征该地土壤抗蚀性;不......
[期刊论文] 作者:邹双全,张春能,郑燕明,杨玉盛, 来源:浙江林学院学报 年份:1998
研究了17年生檫树低产林分经强度采伐后套种福建柏所形成的混交林分中16年生福建柏的生长情况、生物量组成及生长过程。结果表明,混交林中,福建柏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比福建柏......
[期刊论文] 作者:杨玉盛,陈金耀,许新建,李振问,, 来源:林业科技通讯 年份:1993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杉木纯林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特征及水分性状,但杉阔天然林更为优越,且杉木单株生长量亦比前者大,这与杉阔天然林中混有多种阔叶树有关。因此,建议采伐...
[期刊论文] 作者:杨玉盛,王启其,邹双全,杨伦增, 来源:福建林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杉木、油桐、仙人草复合经营模式5年生生物量及其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模式地上部分和根系生物量分别为53.216t/hm2和12.369t/hm2,分别是对照的1.09倍和1.20倍;复合模式中杉木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生物量分别......
[会议论文] 作者:倪进治,陈卫锋,魏然,杨玉盛, 来源:第六届海峡两岸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与整治研讨会 年份:2012
  研究了闽江福州段9个沉积物样品中US EPA优控的15种多环芳烃(PAHs)在不同粒径组分(>50 μm、20-50 μm、5-20 μm、<5 μm)中的分配特征及其对植物修复的影响.经过6个月的...
[会议论文] 作者:徐凯健,曾宏达,谢锦升,杨玉盛, 来源:第八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 年份:2014
植物生长季的变化记录着全球环境的变化过程,反映了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索区域植被生长动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需要进一步定量描绘出其与气温、降水变化的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熊丽,杨玉盛,万菁娟,司友涛,, 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2015
选取中亚热带两种不同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0~10、1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土壤样品,提取米槠新近凋落物的可溶性有机碳(DOC)溶液为初始DOC,研究其在土样中淋溶时的分馏现象和截留特征.结果表明:初始DOC在土柱中淋溶时,其浓度随深度增加呈......
[期刊论文] 作者:杨玉盛,陈光水,彭加才,邱仁辉, 来源:山地学报 年份:1999
采用标准地定位研究方法对杂木林及1代、2代、3代和4代杉木人工林土壤颗粒、土壤团聚体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木林受人为干扰少,土壤颗粒及土壤团聚体组成较好,抗蚀性最好;但1代......
[期刊论文] 作者:陈增文,陈光水,钟羡芳,杨玉盛,, 来源: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年份:2009
土壤有机碳库是人类可以对其施加影响的最大生物圈碳库,其储量的估算和动态变化研究是全球碳循环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各种估算和监测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利用高光谱遥感估......
[期刊论文] 作者:杨玉盛,何宗明,陈光水,陈永宝, 来源:土壤学报 年份:1999
采用营造大叶相思水土保持林和种植荔枝、龙眼、杨梅等果树的措施治理严重退化赤红壤,对不同治理措施及对照的土壤抗蚀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生物措施治理后土壤抗蚀性大小顺......
[期刊论文] 作者:毛艳玲,杨玉盛,邹双全,陈光水,王国强,, 来源:山地学报 年份:2007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对福建省建瓯市山地红壤的农业利用(坡耕地、茶园、桔园)、林业利用(杉木、木荷、封育)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
[会议论文] 作者:杨玉盛, 谢锦升, 陈光水, 郭剑芬,, 来源: 年份:2002
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平衡以及碳贮存和分布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但对严重侵蚀退化地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后其碳吸存的变化了解甚少.国际上在全球森林C预算时把我国中...
[期刊论文] 作者:陈奶寿, 张秋芳, 陈坦, 杨玉盛, 谢锦升,, 来源: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2016
[目的]探究生态恢复过程中严重退化红壤区林下芒萁的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规律,为红壤水土流失区芒萁的恢复及水土保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建长汀严重退化红壤区芒萁群落为...
[期刊论文] 作者:郭剑芬,杨玉盛,陈光水,刘乐中,,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8
可溶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虽然只占土壤有机质的一小部分,但许多土壤过程都与它们有关,从皆伐火烧、整地、施肥、水分管理等方面,综述了不同营林措施对森林土壤DOM...
[期刊论文] 作者:汪伟,钱伟,袁一丁,赵月彩,杨玉盛,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2008
应用属性识别理论和属性识别准则,对闽江沙溪段支流水中11个典型断面的水质进行监测并建立属性识别模型。模型评价结果为,8个断面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标准,可作为饮用水源,而另3个......
[期刊论文] 作者:赵月彩,杨玉盛,陈光水,钟羡芳,, 来源: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年份:2009
应用网袋法对福建省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凋落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凋落叶及其混合样品分解进行了为期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Olson指数衰...
[期刊论文] 作者:杨智杰,陈光水,谢锦升,杨玉盛,, 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2010
2005年5月—2007年4月,研究了福建省建瓯市水土保持科教园内19年生杉木人工林、木荷人工林和杉-荷混交林凋落物量和碳归还量.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的年均凋落物量分别为2470.85...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