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5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7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何宗明,杨玉盛,洪伟, 来源:福建林学院学报 年份:1996
通过多目标决策对杉木──山苍子、杉木──山苍子──黄豆、杉木──山苍子──烟叶三种不同套种模式的经济、生态、杉木生长、社会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杉木──山......
[期刊论文] 作者:邱仁辉,周新年,杨玉盛, 来源:福建林学院学报 年份:1998
土滑道集材后集材道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土滑道集材后集材道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结构和水分性能变差,土壤养分含量下降,为此,提出减少该类型集材作业对林地土壤破坏的具体措......
[期刊论文] 作者:杨玉盛,俞新妥,林先富,, 来源:林业科学 年份:1993
通过对杉木-山苍子(A)、杉木-山苍子-黄豆(B)、杉木-山苍子-烟叶(C)及对照的纯杉林土壤生物学活性、土壤化学性质、土壤结构、孔隙组成和水分性状等研究,结果表明:模式B、C表...
[期刊论文] 作者:韩永刚,王维明,杨玉盛,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2006
采用定位研究方法和小集水区试验技术方法,通过两年的降雨量数据观测,对闽北地区木荷林地、杉木林地、封山育林地和对照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小集水区进行坡面径流动态规律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盛浩,杨玉盛,陈光水,,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7
土壤异养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反馈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C预算的重要机制.绝大多数研究表明,土壤异养呼吸与未来气候变暖将构成危险的正反馈环.由于土壤有机C分解的温度敏感性问题,学术......
[期刊论文] 作者:郭剑芬,杨玉盛,林鹏,,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6
对福建建瓯木荷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截留降雨及保水保土功能的研究表明,20(处理1)、30(处理2)、40g(处理3)的原状枯枝落叶截留降雨量,杉木人工林比木荷人工林分别增加16.55%、16.26%、......
[期刊论文] 作者:邱仁辉,周新年,杨玉盛, 来源:林业科学 年份:2002
森林采伐应注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已成为共识.本文对采伐作业引起林地土壤的干扰与压实、土壤养分变化、保留木的损伤以及采伐作业后溪流水质的变化、林木更新和...
[期刊论文] 作者:邱仁辉,周新年,杨玉盛, 来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年份:2003
阐述了森林采伐作业引起林地土壤的干扰与压实、土壤养分变化、保留木的损伤以及采伐作业对溪流水质的变化、林木更新和生长的影响,简介了可减少立地破坏的采伐作业技术和采...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光耀,林德根,杨玉盛, 来源:福建林学院学报 年份:1995
闽江是福建第一大江,其流域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一半.合理开发和利用闽江水资源,对我省工农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闽江十余种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求......
[期刊论文] 作者:邱仁辉,周新年,杨玉盛, 来源:浙江林学院学报 年份:1998
通过对半悬索道集材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半悬索道集材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结构和水分性能变差,土壤养分含量下降。集材对林地土壤的扰动以主沟处最为严重,主沟外则......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春江,杨玉盛,马祥庆, 来源: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年份:2003
根据一个包括471个林分的森林凋落物数据库,本文对欧亚大陆森林生态系统的凋落物产量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欧亚大陆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产量为每年6.53 Pg (1 Pg = 1015g),其...
[期刊论文] 作者:邱仁辉,周新年,杨玉盛, 来源:福建林学院学报 年份:2001
对常绿阔叶林中度择伐作业后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分析表明 ,土壤容重略有增加 ,而土壤结构稳定性、土壤水分和孔隙状况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择伐作业技...
[期刊论文] 作者:杨玉盛,邹双全,庄孟能, 来源:农业技术经济 年份:1993
一、杉木山苍子复合经营技术 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杂木林皆伐迹地,7—8月份对迹地进行全面清杂及必要劈草,9—10月份进行全面烧山,农闲时安排劳力进行穴状整地,立春前栽植杉...
[期刊论文] 作者:邱仁辉,周新年,杨玉盛, 来源:福建林学院学报 年份:1998
定量分析手板车集材对集材道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提出减少集材作业对林地土壤破坏的具体措施.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shovel skidding on the soil phy...
[期刊论文] 作者:杨玉盛,李荫森,林光耀,, 来源:福建水土保持 年份:1991
连城县紫色土主要是由紫色砂岩、紫色砂砾岩风化发育的非地带性岩性土。由于成土母岩经剧烈物理风化后,生成大量有机质含量极低、胶结能力极差的松散碎屑物,土壤抗蚀性能很差。加上紫色土分布区雨量丰富,降雨相对集中,暴雨频繁,缺乏植被覆盖的紫色土分布区母岩......
[期刊论文] 作者:谢锦升,杨玉盛,陈光水, 来源:福建水土保持 年份:1999
本文分析探讨了闽江流域上游近年来频繁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指出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是导致闽江上游频繁发生洪涝灾害的潜在因素, 土地利用方式的比例不合理、森林生态系统的......
[期刊论文] 作者:谢锦升, 杨玉盛, 解明曙,,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2004
我国亚热带花岗岩红壤区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作者认为亚热带花岗岩红壤生态系统的潜在脆弱性是退化的内因,植被的破坏是诱因,而频繁的人为干扰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不...
[期刊论文] 作者:江振蓝, 杨玉盛, 沙晋明,,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7
通过系统分析不同光谱分辨率和光谱变换对土壤铬高光谱预测模型的不确定性影响,筛选出最优的光谱分辨率及光谱变量进行土壤铬含量预测的地理权重回归(GWR)模型构建,利用该模型进......
[期刊论文] 作者:邱仁辉,杨玉盛,俞新妥,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8
对杂木林及一代、二代、三代杉木人工林土壤颗粒、土壤团聚体组成以及土壤孔隙状况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木林受人为干扰少,土壤结构性能最好;一代杉木林取代杂木林炼山时,土壤结......
[期刊论文] 作者:毛艳玲,杨玉盛,崔纪超,, 来源:水土保持学报 年份:2011
对福建省建瓯市山地红壤的天然林、人工林、次生林、园地和耕地5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土壤团聚体颗粒有机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地、桔园在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