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39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熊治东,,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国家治理具有促进作用。意识形态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政治治理方面,确保正确的政治导向、确保正确的价值导向、为国家制度进...
[期刊论文] 作者:熊治东,, 来源:理论月刊 年份:2017
"情感"是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中的重要内容,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对此却有不同程度的忽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情感是人的本质的构成要素,是理解人的本......
[期刊论文] 作者:熊治东,,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值此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承办,华中科...
[期刊论文] 作者:熊治东,, 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德治"是孔子政治哲学的核心内容,春秋末年礼崩乐坏,其"忠恕"之道是实现"仁政"的必备条件,是社会生活秩序化的有力保障;其"制仪"之礼规范个人行为,是实现社会整合的工具和纽...
[期刊论文] 作者:熊治东,, 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年份:2017
社会整合功能是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之一。在思想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重要视域。文章从认知-阐释层面、...
[期刊论文] 作者:熊治东,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需要思想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马克思需要思想的挖掘,能够完整地呈现出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中由异化劳动导致人的需要发生异化的逻辑理路,进而揭...
[期刊论文] 作者:熊治东,,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理论命题。在以私有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权力关系结构中,人受物质、资本和符号的多重控制,人的自由和发展受到限制,人格和精神饱受摧残,人与人...
[期刊论文] 作者:熊治东,,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球善治是应对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挑战的必然选择和价值指向,也是人类社会寻求共存共荣的根本举措。国际组织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扮演着...
[期刊论文] 作者:熊治东, 来源:征信 年份:2020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持续探索和接续发展,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在顶层设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信用发展等方面建树颇丰。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和政府...
[学位论文] 作者:熊治东,,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2004
社会信用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实践问题,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对自身与他者关系的自觉重塑和主动调适,是人们之间基于特定的利益诉求和相互信任而产生的互惠性合作关...
[期刊论文] 作者:熊治东, 来源: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权力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权力呈现的形式有所差异。文章从前工业时代、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三个历史维度阐述了人类社会中权力的不同类型。在...
[期刊论文] 作者:熊治东,, 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和结构的日益多元化,治理的功能和价值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孟子治理思想包含理论和实践的双重逻辑,尽管彼此理路有所不同,但最终都走向王...
[期刊论文] 作者:熊治东,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球善治是应对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挑战的必然选择和价值指向,也是人类社会寻求共存共荣的根本举措。国际组织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扮演着极为...
[学位论文] 作者:熊治东,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2016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化程度日益加深。社会分化导致了思想多样化、价值多元化、利益复杂化等社会问题,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现象十分突出。社会分化一方面是社......
[期刊论文] 作者:熊治东, 来源:征信 年份:2021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信用的探索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深厚的理论根基,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经历了孕育期、推进期、拓展期、深化期四个阶段。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信用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将社会信用道德培育和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结合......
[期刊论文] 作者:熊治东, 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摘要]“德治”是孔子政治哲学的核心内容,春秋末年礼崩乐坏,其“忠恕”之道是实现“仁政”的必备条件,是社会生活秩序化的有力保障;其“制仪”之礼规范个人行为,是实现社会整合的工具和纽带;其“德主刑辅”思想强调用道德维护统治,推动社会和谐运行。孔子“德治”思想......
[学位论文] 作者:熊治东,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2018
[期刊论文] 作者:熊治东,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期刊论文] 作者:熊治东,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和本、根和魂,是全面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精神密码,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其内涵包括理想和信仰层面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价值和行动层面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期刊论文] 作者:熊治东, 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2
社会信用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是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从内涵上来看,社会信用既是在社会实践中不同个体或组织以相互约定的方式建立的社会关系、也是在社会信用主体与社会信用客体之间达成的具有普遍约束性的道德伦理准则、又是通过制度形式实......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