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76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吴舒铭, 来源:南开大学 年份:2014
2010年,黎胜红等人从米团花的腺毛中分离出具有新型骨架结构的二倍半萜leucosceptroid A&B。...
[期刊论文] 作者:刘刚,,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 年份:2010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黎胜红研究员课题组开展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态学功能研究,近期取得重要进展。Li Shenghong, Sta...
[会议论文] 作者:黎胜红,, 来源: 年份:2004
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高度变化的、有利于其生存竞争的次生代谢产物,用来与其它生物间相互作用,从而适应自然的选择。目前发现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已有十万余...
[会议论文] 作者:黎胜红,, 来源: 年份:2004
在充满竞争复杂的生态系统中,许多植物之所以能够生存和繁荣,主要是因为它们能产生大量高度变化的、有利于其生存竞争的次生代谢产物,用来与其它生物间相互作用,从而在长...
[会议论文] 作者:黎胜红, 来源:2016上海辰山第二届“药食同源与植物代谢”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Plants biosynthesize a large number of highly diversified secondary metabolites to adapt to the complicated and changing environment in the long evolution p...
[会议论文] 作者:郭盛,马大为,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4
Leucosceptroid B是2010年由昆明植物所的黎胜红课题组从米团花属植物leucosceptrum canum中分离提取得到的二倍半萜类化合物.[1]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真菌及昆虫拒食活性...
[期刊论文] 作者:杨敏杰,骆世洪,黎胜红,, 来源:中草药 年份:2015
目的研究新樟Neocinnamomum delavayi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RP-18、Sephadex LH-20凝胶和半制备HPLC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期刊论文] 作者:华娟,骆世洪,黎胜红,华燕,, 来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年份:2012
采用柱层析和重结晶从药用植物绿茎还阳参(Crepis lignea)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3β-acetoxyurs-13(18)-ene(1),lupeol...
[会议论文] 作者:骆世洪,华娟,冯玲,黎胜红, 来源:云南省植物学会第十二届会员大会暨61周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5
植物在与自然界中其它物种长期相互作用和协同进化的过程中,进化产生了大量高度变化并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生存与繁荣的重要保障.因此,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功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当今国际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之一.本研究组近年来......
[会议论文] 作者:秦秀玲, 程伟贤, 黎胜红, 古昆,, 来源: 年份:2004
蔓荆子(Vitex trifolia)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var.simplicifolia Cham.或蔓荆Vitex tr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散风清热之功效,是治疗风热感冒,目...
[会议论文] 作者:骆世洪,华娟,黄春帅,黎胜红, 来源:全国第十一届化学生态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会议论文] 作者:王英, 骆世洪, 刘燕, 景树溪, 黎胜红,, 来源: 年份:2004
腺毛(Glandular trichomes)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了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而演化出来的一类特殊结构,分布于大多数陆生植物的表面,能够合成和贮存大量结构类型丰富和生物活...
[期刊论文] 作者:陈月桂, 刘艳春, 郭凯, 黎胜红, 牛雪梅,, 来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年份:
为研究竹黄菌与竹红菌化学成分及细胞毒活性的差异,本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结合常规色谱方法,分离鉴定了两种真菌的6个相同成分,分别为3个主要成分竹红菌甲素(1)、...
[期刊论文] 作者:李鲜,黎胜红,普建新,黄胜雄,孙汉董,, 来源:云南植物研究 年份:2007
从川赤芍Paeonia anomala subsp·veitchii根皮的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2个化合物,其中包括一个新的24,30位降常春藤皂苷三萜衍生物,命名为paeonenolide H(1)。化合物2...
[期刊论文] 作者:项伟,韩全斌,黎胜红,纳智,孙汉董, 来源:Acta Botanica Sinica(植物学报:英文版) 年份:2003
从昆明产腺花香茶菜(Isodon adenanthus(Diels)Kudo)的地上部分分离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1~3为新的对映-贝壳杉烯类二萜化合物,命名为腺花香茶菜素N、O和P;4个...
[期刊论文] 作者:李鲜,黎胜红,普建新,黄胜雄,孙汉董, 来源:云南植物研究 年份:2007
从川赤芍Paeonia anomala subsp.veitchii根皮的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2个化合物,其中包括一个新的24,30位降常春藤皂苷三萜衍生物,命名为paeonenolide H(1)。化合物2,4,...
[期刊论文] 作者:项伟,韩全斌,黎胜红,纳智,孙汉董, 来源:Acta Botanica Sinica 年份:2003
从昆明产腺花香茶菜(Isodon adenan thus(Diels)Kudo)的地上部分分离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1-3为新的对映-贝壳杉烯类二萜化合物,命名为腺花香茶菜素N、O和P;4...
[期刊论文] 作者:李鲜,黎胜红,普建新,黄胜雄,孙汉董, 来源:云南植物研究 年份:2007
[期刊论文] 作者:李德森,陈月桂,郭凯,凌伊,刘燕,黎胜红,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2020
二倍半萜是由五个异戊二烯单元构成、生物合成来源于香叶基法尼基焦磷酸酯的一类稀有萜类天然产物,迄今仅报道了1 300余个,其分布广泛、结构新颖复杂、生物活性显著。近10年来,随着基因组挖掘和异源表达技术的发展,二倍半萜生物合成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本文主......
[会议论文] 作者:骆世洪,李春环,景树溪,冯玲,黎胜红,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 年份:2014
相关搜索: